寫在前面:
野生動植物,是地球的瑰寶,是生命的奇跡。它們的生存發展與人類社會息息相關。然而,由于棲息地的喪失、資源的過度開發,氣候變化等,許多物種正經歷,或面臨著滅絕的威脅。今天,是第12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讓我們將目光投向身邊的野生動植物,傾聽它們的故事,感受它們的魅力,凝聚保護共識,為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形成合力。
二月的秦嶺南坡,山脊上殘雪未消。華陽管護站蒼耳崖大門外的十幾箱中華蜜蜂,在夜色中發出低沉的嗡鳴。這些被同事們戲稱為“移動蜜罐”的蜂箱,數月間竟成了幾只黃喉貂的“私人盛宴”——它們有的放哨,有的作案,以尖爪為匙,輕易撕開木箱,任憑蜂群憤怒圍攻,卻憑借厚實皮毛安然享用巡護員的無心“款待”。
蜂箱里香甜的蜂蜜和蜂蛹讓它們流連忘返,固定充足的營養補給和高蛋白,使它們膘肥體壯,接下來的狩獵將更加猛烈。
二月八號的午后,車輪碾過蒼耳崖哨所前覆蓋薄冰的石橋,我們在車上向四周巡視,同事突然猛踩剎車——透過擋風玻璃,只見兩只黃喉貂向左右兩側竹林中逃竄,車窗還未落下,它們早已不見了蹤影。我們恍然大悟,眼前的景象無疑揭開了“偷蜜賊”的真面目。
黃喉貂留在雪地上的腳印
一個小時后我們折返到這里,透過景區連廊的護欄,一雙茫然的大眼睛一閃而過。
“林麝?”我脫口而出,同事在懷疑中停下車子,摸過去確認是林麝。
發現林麝
它個頭不大,是個亞成體,驚慌失措的臥在草地上,沒有了平時的機警,我們猜測它被剛才的兩只黃喉貂合力獵捕,被我們打斷了。
驚魂未定
黃喉貂雖是體型不足林麝三分之一的小獸,卻性情兇殘,可以團隊合作,通過咬喉或刺穿氣管的方式制服獵物。我們仔細觀察了林麝脖子位置,并未發現明顯傷口后,就把它放歸了。
半月后的蒼耳崖西溝,廢棄石橋的苔蘚見證了一場更驚心的追獵。我們與那對"偷蜜賊"再度相遇時,它們正將一只紅腹錦雞逼向絕路。
獲救的紅腹錦雞
這次它們并未急于遁形,瞥見我們,一只躍入坡上灌叢窺視,另一只則邊走邊回望,依依不舍地向同伴靠近,莫非它們已辨識出我們的身影?
黃喉貂的食性比我們想象中更貪婪,從蜂蜜到雉類,再到大型偶蹄目動物,這種頂級捕食者的生存策略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也折射出中型肉食動物的生存智慧——它們比大型猛獸更擅長利用人類活動邊緣地帶。
“作案兇手”黃喉貂
盡管我們兩次成功解救了林麝和紅腹錦雞,但內心卻充滿矛盾。一方面,我們希望保護那些瀕危物種免受傷害;另一方面,我們也明白,捕食是自然界的重要環節,黃喉貂不過是遵循本能行事。“蜂蜜-林麝-錦雞”事件鏈揭示出保護工作的復雜維度,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來都不是簡單的黑白分明。我們需要尊重每一種生命的存在,同時也要學會在沖突中找到平衡點。
在這片廣袤的森林里,每一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我們的責任,是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它們的侵擾和傷害,努力維護這一錯綜復雜的生態系統,使其依照自然法則持續穩定地運行下去。
供稿:韓建亮
審核:郭明
監制:郭明 劉亮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