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居麗江丨普濟村來了“新村民”
早春二月,古城區束河街道普濟村進入了一年之中最美的季節。走進普濟村,只見楊柳依依、菜花金黃,潔凈寬敞的石板路、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別具一格的咖啡餐廳,寧靜美麗的村莊仿佛一個天然大花園。
晚霞映紅普濟村。(供圖)
近年來,隨著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生活配套設施不斷完善,普濟村逐漸成為了熱門“旅居村落”,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旅居村中,享受閑適寧靜的田園生活。
村莊舊貌換新顏
普濟村坐落于麗江城區西郊,是個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傳統村落。普濟村曾經以養殖“泔水豬”為主,村莊環境臟亂差,村民收入少、生活質量差。
2018年,普濟村依托云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村集體投入資金,發動黨員群眾拆房讓地,開展了村道平整、旱廁改造、老舊房屋拆除、建設攔土墻、村組廊亭等工作,往日的老舊村莊煥然一新,為村組的產業發展、經濟轉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普濟村環境越來越美。(供圖)
人居環境改善后,普濟村于2022年成立了鄉村旅游開發公司,負責村內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等的管理,引導規劃產業布局。鼓勵村民騰出閑置房屋,用于民宿經營,創業增收。村民紛紛將房屋改造成民宿、餐廳和咖啡館等,與客人共住同一屋檐下,共享廚房、庭院和菜園等設施,還時常邀請住客圍爐煮茶,一起慶祝節慶、集會、打跳等,逐步形成了“主客共享”的旅居模式,吸引了大量尋覓鄉愁的旅居客。
村民搭上旅游快車
據普濟村村民小組長和茂根介紹,今年春節期間,普濟村民宿實現了滿房。村里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游客完全融入村民的生活,一些人還參與當地的農耕活動,體驗傳統農耕文化的魅力。
據了解,發展旅游經濟以來,普濟村定期舉辦三多節、火把節、春節聯歡等民俗活動,讓“新村民”們有機會與當地居民一同慶祝,感受節日的喜悅。這些“新村民”不僅享受到寧靜的鄉村生活,還通過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如東巴祈福、納西古樂演奏等,深入了解了麗江納西族的歷史與文化。
美麗鄉村普濟村。(麗江融媒記者 張小秋 攝)
在普濟村村口停車場,每天都停放著十幾輛房車,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這里“安營扎寨”,一邊做飯,一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這里可以免費停車,晚上也很安靜,是一個不錯的中轉站。”來自湖北的自駕游客張嘉德說,自己每天從村里取水,買菜和生活用品,村民很和善,這里氣候也不錯,打算在這里停留幾天,到處逛逛。
“我們邀請客人一起圍爐煮茶、烤火、聚餐等,讓他們感受納西煙火味,讓游客感受到有家的溫馨,這幾年,來普濟旅居的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了。”普濟村的姑娘和欣蓉畢業后沒有外出務工,而是用心經營起了民宿,她家獨特的納西族生活氣息,讓很多客人流連忘返。
村民和游客共享庭院。(供圖)
旅居客變“新村民”
“我來到普濟村旅居后,就一直舍不得再去其他地方了。這里空氣好、環境好、人也特別好,就像在家里一樣。”來自溫州的金靜靜來到普濟村旅游后,就選擇留在普濟村,并且開了一家名為“云朵”的客棧,過上了詩與遠方的生活。
來自上海的任友芳奶奶,今年72歲了,來到普濟村住下后,就一直舍不得再去其他地方。任奶奶說:“我就想在麗江,想住在普濟,這里空氣好、環境好、人也特別好。我住在這里心情好、身體好,就像在家里一樣,不想走了。”
任奶奶(左)旅居普濟村2年了。(供圖)
如今的普濟一組,被古城區委、區政府列為鄉村振興示范點,各類投資項目接踵而至,欣欣子小院、云隱小院、云澗別居、普取塢藝舍等民宿各具特色,哈布薩特燒烤營地、納西奶鍋等餐廳賓客云集,給村民帶來了盼頭。目前,普濟一組已有民宿16家、房間197間,燒烤營地 1 家、特色餐飲店4家,2024年接待旅居游客約3萬人次,實現收入約600萬元。
“我們村還有不少民宿正在建設,今年內可能增加到29家。”和茂根說。
在這個美麗新村里,“新村民”與“老村民”有說有笑、相處融洽,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與生態宜居的普濟村相映成趣。
采寫:張小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