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成為中外游客休閑避暑、養生度假的目的地。黑龍江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海南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從北疆平原到南國水鄉,從西部戈壁到東海之濱,一個個森林公園猶如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祖國大地。森林公園建設在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促進森林景觀資源保護、森林生態文化傳承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我國森林旅游發展成效如何?怎樣促進保護與開發的平衡,實現資源永續發展?
綠色理念:從“賣木材”到“賣景觀”
進入黑龍江伊春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只見山勢逶迤,綠水湍流。亭亭白樺,掩映其間,或高聳挺拔,或旁出斜逸,郁郁蔥蔥,令人嘆為觀止。
風吹濤起,頓生雅韻。微風過處,洗心滌骨。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素有“北方九寨溝”之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這里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不僅分布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和天然次生林,林下還分布有種類繁多的奇花異草。鄂倫春族留下的漁獵遺跡也為風景區增光添色。
跟隨著大自然的美景追溯向前,198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正式成立,開啟了我國森林公園建設發展的新紀元。
30多年來,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旅游勝地張家界,已從一個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小林場,成為世界著名風景旅游區。我國的森林公園建設和森林旅游事業也一路高歌猛進。
來自國家林業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共建立各級森林公園3234處,比“十一五”末增加651處,森林公園規劃總面積1801.71萬公頃,比“十一五”末增加124.1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比例由1.75%上升至1.88%。
“國家森林公園建設的加速推進,與發展理念的不斷創新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超介紹,近年來,森林公園在建設生態文明、弘揚生態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肯定,森林公園建設也實現了從“砍樹”到“看樹”、從“賣山頭”到“賣生態”、從“賣木材”到“賣景觀”的根本轉變。
走在綠色發展之路上,人們漸漸意識到,一味從大自然索取的方式不可持續,在熊掌和魚不可兼得時,更要懂得放棄和選擇。
“以前,人們把紅樹林當木柴用,毀林造池搞養殖。后來知道了紅樹林的生態作用,大家都把它當作寶,盡力保護。”福建省云霄縣東廈鎮塘美村書記周朝龍回憶道,過去,大家都依靠在紅樹林里趕小海,抓泥蚶、青蟹等海鮮謀生,甚至把紅樹林砍去當柴火燒飯,也有人毀林造池搞養殖,對紅樹林的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現在,保護紅樹林的觀念在當地已經深入人心,往昔的紅樹林又恢復了生機蓬勃的原貌。
如今,綠色發展理念已經成為一種自覺追求。“多年的實踐證明,建設森林公園,發展森林旅游,是協調保護與發展、生態與產業的最佳途徑之一,更是弘揚與傳播生態文明理念、提高國民生態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楊超說。
綠色經濟:從“運出去”到“引進來”
田園水果,丘陵茶葉,山坡毛竹,山上杜鵑。春夏之交,浙江安吉美得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工筆畫,引來全國各地游人品白茶,嘗農家菜,留下贊美,帶走滿足。
這也是章和英一年中的開心時刻。從當地一名工廠女工成為安吉山川鄉“老樹林度假村”的廚娘,章和英現在一年的收入有5萬多元,遠超在城里打工的收入。今年,章和英還準備自己開一家農家樂。“有那么多人爭著從大城市跑到我們這兒來,真是坐在金山上呢!”
從外出打工到家門口就業,是章和英眼前實實在在的變化;從“把林產品運出去”到“把城鎮居民引進來”,反映出森林旅游發展中的變遷。
以前,面對綠色資源,人們的思路狹窄,認為只有砍樹才能有收益。實際上,美麗與富足,靠的是綠水青山,各地建設者也在實踐中不斷體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精神內涵。
以生態保護為根基,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積聚起金山銀山,這種發展理念,讓很多地區看到了綠色經濟的全新未來。
數十年磨一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森林旅游,繪制了三條完美曲線:
一是旅游目的地建設曲線: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各類森林旅游地數量接近9000處,其中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總數超過6500處,包括國家森林公園827處、國家濕地公園706處、林業系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46處、國家沙漠公園55處。
二是森林旅游增長曲線:過去的30余年里,我國森林旅游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1995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突破5000萬人次,2001年突破1億人次,2011年超過了5億人次。到2015年,全國森林旅游游客量達到10.5億人次,突破國內旅游人數的25%,創造社會綜合產值8000億元,突破國內旅游收入的20%。
三是安民富民路徑曲線:中國森林公園已使2700多個鄉、12000多個村近2000萬農民受益,帶動周邊4654個村脫貧。
三條曲線,同向而行,同步前進,匯聚成一股綠色發展的磅礴偉力。
綠色模式:從“重開發”到“重管理”
今年年初,福建龍湖山、廣東東海島、河北石佛3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因長期未按規定編制或修編總體規劃,且經責令整改仍達不到要求,造成主體功能無法發揮,未履行國家禁止開發區域保護管理職責,被國家林業局根據《國家級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予以撤銷。
此舉標志著國家級森林公園淘汰退出機制正式啟動。這也昭示著,重開發、輕保護、輕管理之路已經走入“死胡同”。
專家指出,在看到森林旅游發展前景樂觀的同時,也應看到森林旅游業對環境可能帶來的潛在危害,森林旅游仍面臨旅游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區生態環境系統失調、森林旅游區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
如何將“綠色”財富永續利用,成為擺在森林旅游面前的一道嚴峻考題。
“從總體來看,森林公園建設還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水平低等問題,具體表現在森林公園立法滯后、國家政策扶持薄弱、管理能力不足等。”楊超指出,在管理上,由于森林公園起步晚,相關法規、制度、標準建設相對滯后,行業管理手段較少;一些省及地方森林公園管理機構建設及能力建設還很弱;一些森林公園存在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的現象,一些地方重開發、輕保護,重申報、輕管理,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無力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
一個數據可以成為以上問題的佐證。據統計,游客量排名前30位的國家森林公園接待了超過20%的全國森林公園游客量,這種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全國一小部分森林公園經常為節假日的人滿為患發愁,而大部分森林公園卻門可羅雀,森林風景資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另外,在林區的轉型發展中,森林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基礎服務設施薄弱等都是影響森林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根本上,還是要遵循可持續利用的原則,這是一種全新的自然觀和世界觀。在發展中,一定要改變傳統單純地追求經濟增長而導致環境污染的旅游經濟模式,要堅持在為旅游者提供積極體驗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林科院研究員唐守正說,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實現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基礎上的綠色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