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旅游是現今生態旅游的重要方面,我國森林旅游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由于受到經營機制的限制,森林旅游業,尤其是地方性的森林旅游業發展出現了重重阻礙。從合理的森林旅游資源管理問題進行了有益地探討。
關鍵詞:森林資源;管理;旅游業
景觀的生態問題是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旅游目的地面臨的一個中心問題,它是森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而景觀生態調控是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對森林旅游目的地景觀生態進行調控,主要體現在:
1 做好旅游景觀生態功能規劃
森林旅游目的地開發中要實行功能分區開發,具體分為六個區域:絕對保護區,具有珍貴的自然景觀和珍稀瀕危的生物物種,嚴禁旅游活動,游客不準進入;杜絕人類干擾的荒野區,這個區域較為廣大,在開發中也屬于保護的范疇,但和絕對保護區相比,可以有控制地進行一些野外考察和遠足活動,其活動量是一定控制在自然環境可承載力范圍內的;旅游建設區,只建設一些人行小道和簡易的宿營地;自然風景觀光區,這一區域面積較小,具有優美奇特的自然景觀,可修建簡易的賓館和其他設施;娛樂區,這一區域面積很小,旅游設施齊全集中;旅游城鎮區,這一區域是旅游業務管理的中心,主要負責公園游客的食宿、娛樂和購物。
2 進行景觀生態設計
斑塊、廊道、基質、緣是景觀生態學用來解釋景觀空間結構的基本模式。旅游區的斑塊,是指游客的各種消費場所,如景點、宿營地、旅館等.從旅游景觀資源上講,它或以自然景觀為主或以人文景觀為主,或是兩者綜合景觀的功能地域。廊道是指不同于兩側基質的狹長地帶,旅游區內的廊道分為三種類型:區間廊,指旅游地與客源地及四周鄰區的交通方式、路線與通道;區內廊,指旅游地內部的通道體系;斑內廊,指斑塊之間的聯路線,如景點的參觀路線。基質是斑塊鑲嵌內的背景生態系統或土地利用,一般指旅游地的地理環境及人文社會特征。緣,又稱邊緣帶,主要指整個旅游地的外圍保護帶,或是旅游斑的外圍環境,其作用集中在邊緣效應。
旅游景觀生態設計主要體現在對景觀結構的設計和宏觀格局的設計。在森林旅游目的地,斑塊的操作要點主要表現在屬性選擇、實體設計和空間布局三個方面,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景觀和活動區,并輔以巧妙的空間布局和生態形象設計,這是開發的重點。旅游斑塊的設計要與環境融為一體,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斑塊與天然斑塊相協調,特別是旅游基礎設施,要充分實現生態化,如旅館的建材,可部分地利用再生原料,飯店供應本地生產、加工的植物類食品,注意與當地的自然、文化景觀的文化特征相協調一致,切忌城市化、商業化的濃重氣息損傷各種景觀原有的文化內涵和特色,更忌一切扭曲文化形象的景觀污染事件發生。
斑內廊的設計要以小路、河岸、滑雪道等為廊道,并注意合理組合、互相交叉形成網絡,強化其在輸送功能之外的旅游功能設計,以便延長游客觀賞的時間。區內廊的設計要避開生態脆弱帶,盡量選擇生態恢復功能比較強的區域進行建設,并充分利用自然現存的通道,但連接各景區的廊道長短要適宜,因為廊道過長會淡化景觀的精彩程度,過短則影響景觀生態系統的正常運行。區間廊的設計就盡力使道路所通過的客流量與區內的環境相一致,在道路施工上應盡量利用接近自然的無污染材料,如卵石、沙子、竹木,排斥水泥、礦渣等材料。
基質的設計。基質的作用在于以基質為背景,利用遙感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進行景觀空間格局的分析,構建異質性的旅游景觀格局,從而對旅游區景觀功能分區和旅游生態區劃,并分地段進行主題設計,策劃旅游產品形象,以體現多樣性決定穩定性的生態原理和主題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景觀生態安全格局設計。景觀生態學研究證明,“景觀中存在某種潛在的生態安全格局,它們由景觀中的某些關鍵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間聯系所構成,生態安全格局對維護和控制某種過程來說具有主動性、空間聯系和高效的優勢,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的改變有重要意義。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斑塊的形狀、大小,廊道的走向,斑塊和廊道組合格局,對許多生物有重要的影響,人為改變景觀格局對各種種群的發展十分不利,某些關鍵物種的消失可能會使整個生態系統發生退化,因此,符合生物的生物特征和生態系統規律的景觀規劃以及考慮生態安全設計的旅游地的生態系統較穩定、容量大。在對森林旅游目的地的景觀進行具體設計時,應充分研究本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特征與功能機制,構建符合本地自然生態的安全生態格局,即開發以水脈、綠脈和文脈為先導的空間布局,構成視覺上美觀完善,功能上良性循環”的旅游區。
3 加強景觀生態管理
3.1加強旅游設施管理
由于生態旅游對視覺景觀的特殊要求,其視覺景觀的規劃設計保持原有視覺景觀多樣性等顯得尤為重要。要根據旅游目的地景觀生態系統層次,制定不同標準,對各區內的設施配置做出規定,嚴格控制其規模、數量、類型、色彩、用料和風格等,要充分體現與自然景觀相協調的原則,保留其木底狀況,展現自然保護區的天然風貌和本地特色,盡力減少人工色彩,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斑塊”、“廊道”和天然景觀的斑塊、廊道相互協調。
3.2加強管理
森林旅游能否持續發展,決定其開發與管理是否科學化與生態化,是否達到既能在開發與管理中維護旅游目的地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景觀,又能為旅游者提供回歸自然的體驗,其關鍵在于不斷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質。由于森林旅游固有的特殊性,旅游管理者除具有常規的旅游開發和管理能力外,還必須具有很高的環保意識,環境管理技能等。因此,森林旅游開發首先應對旅游開發經營人員進行教育,使他們認清當今旅游發展的趨勢,在旅游開發與經營中自學運用生態學原理,推出真正的森林旅游產品,促進森林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對游客的管理主要是確定合理旅游容量,可利用步道和游徑調控客流量,對游客實行空間和時間上的劃區引導,如提高旅游價格、限制游客進入量。另一方面,可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措施,如在旅游區內設立具有環境教育功能的基礎設施、增加旅游商品中的生態產品、制定獎罰措施,使他們在旅游中自覺遵守旅游條例規范,提高其生態意識、環境意識,保護生態環境和生態旅游資源。
3.3加強環境監測
森林旅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想完全杜絕對目的地環境的影響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可采用先進的環境監測儀器和科學的環境監測手段,確定森林旅游目的地的最佳環境容量,對游客的數量、行為、交通、住宿、餐飲、廢棄物、娛樂等做出明確的規定,使其對環境資源的破壞減到最小。
4 結論
森林生態旅游是一個以發揮森林的生態性、社會性和經濟性功能為宗旨,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綜合型產業。它將旅游開發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注重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可極大地推動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實現山綠、水清、人富的目標,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門、旅游業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區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使生態旅游的觀念深入人心,并落實到行動中去。這正與目前我國正在實施的林業重點生態建設工程和天然林保護工程相配套。而且,還可以幫助貧困林場、山區的群眾脫貧致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