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九湖坪阡古鎮建設的施工效果圖上,有一處福建圍屋式的建筑,這便是 “盧家大院”——由18家濕地生態移民搬遷戶聯袂打造的連片農家樂,建成后將成為古鎮上又一特色旅游體驗場所,可同時為540人提供神農架本土地道的餐飲、住宿、休閑、購物服務。
結盟創辦“盧家大院”的發起人盧德炎,是大九湖“真蒸農家樂”的老板。2011年,得知家鄉要發展旅游業,憑著妻子的一手好廚藝和在外打拼多年的見識,盧德炎回到大九湖鎮,在自家小院里開起了農家樂,主要從事餐飲服務。
隨著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效果的凸顯和景區建設的日益完善,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人們走進大九湖,零距離感受原生態自然風情帶來的返璞歸真、夢回田園的愜意。大批游客的留駐,加之互聯網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盛行,讓盧德炎的生意一下子火了起來,用他自己的話可以說是“聲譽達九江、客戶通四海”,到這里旅游的客人都要慕名到“真蒸農家樂”品嘗大九湖特色的農家飯。
從2013年開始,盧德炎每年的餐飲純利潤都在30萬元左右,而此時恰逢大九湖全面實施生態移民搬遷。豐厚的回報、繁忙的生意,讓簽訂了搬遷協議的他顧不上到坪阡蓋新房,搬遷行動只能一推再推。
為進一步鞏固搬遷成果,加強濕地資源修復和保護,減少核心保護區碳污染排放,規范景區管理,從今年5月1日起,大九湖濕地公園正式實施封閉管理。
為響應國家號召,去年秋季,見身邊部分親朋好友對搬遷信心不足,還沒有簽訂協議,處在等待觀望中。享受到旅游發展政策,嘗到甜頭、得到實惠的盧德炎再也等不住了,他希望能起到表率作用,腦海里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動員他們集中建房,形成規模,整體打造,以“盧家大院”的名牌,連片經營農家樂,用自己的成功經驗和市場資源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盧德炎的這個設想首先得到了“劉二姐”、“大樹壩”等幾家效益不錯的農家樂飯莊老板的響應。他又采取現身說法的方式,反復做思想工作,經過半年時間的不懈努力,最終聯系到18家同行、親戚、鄰居,全部簽訂了搬遷協議,一起著手“盧家大院”的建設。
從房屋施工到裝修布局再到后期的經營管理,盧德炎都胸有成竹,頗有見地:“按照政府統一規劃,每家建房面積100至120平米,四層半高。一樓、二樓做餐飲、購物,三樓、四樓做住宿,頂樓做休閑。每家的門牌名字和經營項目我都想好了,第一家就叫“一鳴驚人”,以本地土雞為主要食材;第二家叫“二泉映魚”,以大九湖和坪阡水庫里的魚為主要食材”;第三家叫“三羊開泰”,以羊為主要食材;第四家叫“四季發財”, 以野菜為主要食材;第五家叫“五谷豐登”,以雜糧為主要食材……顧名思義,以此類推,18家各具特色,不重復經營,這樣每家都有生意。”
4月14日,在“盧家大院”施工現場,18套房屋的基礎工程已經完工。為趕工期,各家的男主人既是監工又是小工,一邊忙著提醒工人注意施工安全和質量,一邊給他們打下手遞工具、送材料。
“按照這個速度,下半年可以完成主體工程,到年底應該可以全部裝修完工。”當記者問到這樣不就要耽誤一年的生意,損失不小時,盧德炎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我們以前是單一做餐飲,只有一項收入。現在每家又增加了十幾個客房,一共有270個房間,可以同時住宿540人。一樓門店賣土特產和生活日用品,這樣又可以增加一項收入。雖然看上去是少了一年的收益,但從長遠來算,還是賺得多。”和盧德炎一樣樸實的合伙人張興斌、盧光斌也靦腆地說出了心里話:“我們現在辛苦些,往后可以給下人留一份家業。國家投這么多錢,就是要把我們大九湖保護好、發展好,讓農村人變成城里人。房子蓋好了,屋里裝漂亮了,大家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不注意衛生了,周圍的環境自然也就好起來了。”(記者 李碧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