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護區以外,生活著很多珍稀瀕危物種,甚至與當地村民為鄰。從2007年,廣西林業部門積極探索自然保護小區模式,填補現有自然保護區網絡的空缺。10月18日,記者從社區保護地國際研討會獲悉,目前全區保護小區的數量已達150個,走在全國前列;“十三五”規劃中,將新建100多個保護小區。然而,由于缺乏資金投入,在減貧和保護的矛盾中,相關部門還在探索更可行的模式
76%處在自然保護區外
提及自然保護,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自然保護區。然而在保護區外,依然生活著很多珍稀瀕危物種。18日,自治區林業廳保護處負責人介紹,由于廣西處于南方集體林區,建新的自然保護區或擴展已有保護區面積的難度相對較大,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點中有76%仍處在自然保護區外。
崇左市扶綏縣昆侖村渠楠屯,并不在保護區的范圍內,卻有50多只白頭葉猴長年生活在這里,與100多戶村民和睦相處。此外,當地還分布著蟒蛇、林麝、蛤蚧、豹貓、獼猴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2014年,渠楠的村民在林業部門、保護區和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美境自然BRC)等各方的支持下,自愿建立了白頭葉猴保護小區,建立了自然教育基地,制定了保護小區管理計劃,400多名男女老少村民參與其中。
隨后,渠楠屯接待了全國各地來參加白頭葉猴自然教育營的孩子和家長,村民在自然教育活動中擔任講師,與參加活動的孩子和家長分享渠楠屯的自然人文。
迄今,渠楠屯已經舉辦了4次白頭葉猴自然探索之旅和多場其他形式的自然教育活動,累計接待近300人。
已建立150個保護小區
渠楠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小區,只是全區自然保護小區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為了“搶救”一些面積較小,且零星分布的重要自然保護地。加強對珍稀、瀕危物種和遺傳資源破碎分布點的保護。2007年到2009年,廣西林業廳和環保廳首批嘗試建立了14個自然保護小區。
2015年,廣西出臺《自然保護小區建設管理規范》,首次從規劃、建設、管理、科研以及監測等方面界定保護小區的建設標準,這在全國走在前列。
2015年9月,地處南寧市隆安縣屏山鄉文化村的新團黑葉猴保護小區成立,由3個村屯組成,主要目的是保護當地珍稀瀕危物種——黑葉猴和它所棲息的石山生態環境。2016年1月,保護小區建立16人社區巡護隊,開展不定期巡護。
據林業部門統計,至2015年底登記備案的自然保護小區總數達150個(其中社區建立和管理的有134個),總面積近2.7萬公頃,涉及10市30區縣。所保護的珍稀瀕危物種涉及白頭葉猴、黑葉猴、廣西青梅、德保蘇鐵、南方紅豆杉等以及常綠闊葉林、濱海紅樹林和喀斯特石山森林等重要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小區已成為現有自然保護區體系的有效補充。
記者了解到,廣西林業“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至2020年,全區計劃新建100多個保護小區。
減貧與保護如何雙贏
“貧困地區基本上都是生物多樣性地區。”10月18日,中國環科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張風春博士表示,在全世界來說,貧困地區和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都是高度重疊的。因此,目前在自然保護小區管理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實現減貧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雙贏?
然而,由于國家層面尚無相關的法律和政策,缺乏資金投入機制;地方縣市級林業主管部門資源有限,管理能力不足,也缺乏積極性;社會各界對于自然保護小區和社區保護地缺乏了解,支持的力度有限。因此,哪怕是已經成立保護小區的社區,其自身能力有限,也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記者了解到,2016年新修訂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強調了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林業廳保護處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社會各界對自然保護小區的工作,有更明晰、更充分的一個了解,爭取到社會各界更多的支持,讓保護成效更凸顯。(記者 張文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