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某縣林業局長上任伊始,就連續接到數封群眾要求撥款保護當地古樹名木的來信,于是咨詢省綠委辦:“國家要求保護古樹名木,為何沒有專項資金?” 這種困惑,是當今古樹名木保護面臨的困境。 百年以上的古樹和聞名遐邇的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來的珍貴遺產,不可復制。隨著國家提出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公眾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古樹名木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沒有人懷疑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應得到保護,但由于資金基本沒有著落等原因,全國現存的千萬株古樹名木80%亟待搶救性保護。 古樹名木保護究竟應由誰來“買單”?如何“買單”?這顯然是一個迫切需要破解的難題。 政府理應為古樹名木保護“買單”。古樹名木提供的是公共產品,生態、歷史、文化、科研和經濟價值無與倫比,政府是公共資源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保護古樹名木責無旁貸。1996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出臺《關于加強保護古樹名木的決定》,厘清了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責任,全國建立了各級綠化委員會統一組織協調、林業和城市綠化負責行政管理、權屬單位或個人負責養護的古樹名木保護體制。2016年《全國綠化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的意見》明確,古樹名木保護堅持“全面保護、依法保護、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原地保護、科學管護”原則。同時,江西、陜西、安徽等12個省(區、市)出臺了古樹名木地方性法規,多個省(區、市)政府作出了明文規定,一些地方財政安排了預算資金,部分地方對古樹損害進行了救護或賠償。無疑,各級政府發揮了古樹名木保護的主導作用。 古樹名木權屬單位和受益者也有責任“買單”。權屬單位或個人通過開發利用古樹名木的種質、景觀、文化等經濟資源獲取利益,或者因為開發利用的不合理而破壞了古樹名木,都應根據其收益或破壞程度進行相應補償。正因如此,許多風景名勝區或旅游景點的古樹名木有了責任主體,落實了保護資金。此外,從古樹名木間接受益的組織和個人也可以“買單”,這是古樹名木認養成為義務植樹重要盡責方式的原因之一。 那么,有了“買單”者,為什么沒“買單”呢?這又涉及如何“買單”問題。換句話說,買單人要知道保護古樹名木怎么投入才算合理? 首先,應將古樹名木納入生態補償范圍。古樹名木與環境構成生態系統,產生生態服務價值,理應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實行生態補償。但是,目前國家和地方對森林的生態補償,只把分布在生態公益林、自然保護區、國有林場、森林公園的古樹納入其中,而古樹名木統計的主要是城鄉散生樹木,等于被排除在外。這讓很多農民不解:“后山的公益林,政府還補助幾十元;村里的百年古樹,什么錢也沒有?不合理呀!” 20世紀80年代,印度學者進行科學折算后,得出結論:一株正常生長10年的樹木生態總價值達20萬美元,其中,供氧3.1萬美元、防空氣污染6.2萬美元、防土壤侵蝕3.1萬美元、涵養水源3.7萬美元、鳥類昆蟲棲息3.1萬美元,遮陰和納涼價值另計。 人們常說,“樹老更彌堅”,古樹的生態價值更高。據湖南調查,百年以上的樟樹、楓香等鄉土古樹覆蓋面積都超過森林群落基準面積,具備森林基本屬性,且樹體高大、樹冠寬闊、根系發達,往往決定著所在地的生態環境質量。 一棵古樹的消失,會引起生態環境的巨變。因此,必須將古樹名木作為特殊的森林資源對待。生態補償政策的實施,不在于標準高低,而在于古樹名木的生態功能得到認可,使群眾感受到公平。 其次,古樹名木保護應實行經濟補償。古樹名木占有一定的土地面積,樹木根系分布區域無法種植農作物或進行其他生產。就是說,土地使用者保護古樹名木的同時,實際上失去了自我發展機會。以目前湖南農村古樹占地1畝以上進行計算,古樹造成的機會成本損失低的不少于1000元,高的達到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這些樹木多分布于村莊公共空間,或生態區位特別重要的地方,占用土地所產生的效益往往是綜合的、倍增的。一些古樹生長在城鄉結合部或者農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其損失帶來的更是切膚之痛。因此,對古樹名木權屬單位或個人發展機會損失的補償屬于基本保障費用。此類補償往往助長群眾熱愛自然的熱情,有不可估量的正面效應,反之則會產生負面效果。 再次,古樹名木保護應有保護性投入。正常情況下,古樹名木養護和管理者要支付看管費,以及培土、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防護設施等養護費用。此類保護性投入決定古樹名木的生命維持,也屬于基本保障費用。目前,湖南每株古樹的保護性投入均在1000元以上,保護級別愈高,生命力愈弱,養護和管理費用越多。 最后,古樹名木損害應納入政府救助和社會保險。近年來,因自然和人為原因,古樹名木被毀壞或損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事例頻發,成為基層管理部門經常面對的問題。如2016年5月4日,湖南臨武縣南強鎮一株300年樟樹被大風連根拔起,該樹高30米,樹圍長5米,冠幅300多平方米。救助時,作業地面積超過1畝,須選好新址,將挖掘機、起吊機等大型機械設備進入移植地;要毀壞部分農作物;采取鋸枝、整形、傷口處理、修整斷根、涂抹生根寶、樹干保濕、吊掛營養液、殺菌、防蟲等一系列保護措施,在短時間里實施掘穴、起吊、填土、支撐等工作,6-8個壯勞力費時2-3天,花費在15萬元左右。最后,費用由縣政府補助。 但面對此類損害情況,應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并探索采取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方式。鑒于古樹名木實行政府主導和全面保護的基本原則,凡政府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應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一些特殊的古樹名木可比照文物進行價值評估,開展商業性保險。 |
(作者: 蔣紅星) |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