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口1月18日電 (記者 尹海明)2019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1月18日在海口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在活動現場發布的《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狀況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土地(水域)類別整體處于穩定狀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情況。
據了解,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濕地公約履約辦公室組織對中國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狀況開展現地監測和評估(中國加入國際濕地公約指定的國際重要濕地有57處,其中內地56處,香港1處,本次監測對象為內地的56處)。56處國際重要濕地分布在21個省(區、市),內陸濕地41處,近海與海岸濕地15處。56處國際重要濕地范圍面積662.38萬公頃,濕地面積320.18萬公頃,自然濕地面積300.10萬公頃。
《白皮書》顯示,56處國際重要濕地中,分布有濕地植物約2114種,濕地植被覆蓋面積173.94萬公頃。分布有濕地鳥類約240種。近年來,大部分國際重要濕地所在區域降水量保持穩定。江河源頭區域的國際重要濕地水源涵養能力與匯水量穩定,其他內陸濕地匯水區水量穩定。近海河口水域的河流匯水和海水頂托總體保持穩定。采取了補水措施的內蒙古鄂爾多斯等濕地的水域面積得到恢復。
《白皮書》稱,中國國際重要濕地面臨的主要威脅有:農業、牧業和漁業等人類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開發活動,工業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等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等方面。互花米草是入侵近海與海岸類型國際重要濕地的主要外來物種,上海崇明東灘為治理互花米草入侵提供了樣板。入侵內陸國際重要濕地的外來物種種類較多,主要入侵物種是鳳眼蓮等,呈現零星分布,未造成顯著影響。入侵的外來野生動物種類主要有克氏原螯蝦、福壽螺等,在長江中下游濕地分布較廣。
根據《白皮書》,中國國際重要濕地土地(水域)類別整體處于穩定狀態,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情況。通過實施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山東黃河三角洲、江蘇鹽城的濕地生態狀況明顯好轉。云南大山包、吉林莫莫格等國際重要濕地開展了還濕工程。個別國際重要濕地出現了違法建設現象,但被及時制止整改,未造成嚴重破壞。其他涉及占用濕地的主要原因是交通、開發、生產等基礎設施建設。
《白皮書》稱,下一步,中國將強化國際重要濕地監管,加強科研監測體系建設,完善年度監測機制,實施濕地生態補償,逐步實現國際重要濕地的精準保護和管理。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濕地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支持濕地保護的氛圍。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