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我進行候鳥遷徙調查時,在遼河河道首次發現了4只中華秋沙鴨,很難得。這種水鳥對環境特別‘挑剔’,能在這里棲息,說明咱盤錦濕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市林業和濕地保護服務中心主任李玉祥說。
盤錦是一座“被輕輕放在濕地上的城市”,有“濕地之都”的美譽。盤錦濕地處于全球八大候鳥遷徙路線之一,是大批候鳥,尤其是多種水鳥的重要遷徙停歇地、棲息地和繁殖地。每年春季都有上百萬只候鳥在此停留,目前鳥群已陸續到達,這片濕地迎來了候鳥北遷高峰,和往年相比,時間提前了半個月。李玉祥說:“大型的鶴鸛類、雁鴨類遷徙的時間比往年早,海濱的鸻鷸鳥現在也到了遷徙的高峰期。”
在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遮天蔽日的鳥浪再次出現在人們面前,成群的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水面覓食,鳴叫聲此起彼伏,為這片濕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圖片/宗樹興 攝
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到,目前,通過21個調查點位、行程5000多公里監測到,遷徙至保護區內的56種水鳥達35萬多只。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丹頂鶴256只、東方白鸛1044只、白鶴110只;國家二級保護鳥類白琵鷺210只、白額雁360只,以及大量的雁鴨類、鷗類、鸻鷸類等。
據了解,盤錦濕地棲息鳥類297種,其中水鳥142種。水鳥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鳥的種類、數量、分布是反映整個濕地生態環境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今年候鳥遷徙高峰期提前,而且種類多、種群數量大,主要是因為今春回暖早,同時也說明了盤錦濕地生態環境更好了。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受各類開發活動的影響,遼河口濕地的生態功能逐漸下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日益突出的矛盾,針對海域生態、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實施“退養還濕”、濕地生態修復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切實推動遼河口濕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2015年5月,我市啟動了以實施濱海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為重點的“退養還濕”工程,將現有近8萬畝、涉及753戶養殖戶的海水養殖灘涂逐步恢復原生態,并制定出臺一系列地方規范性制度,從生態空間、產業結構、環境保護、執法監督等各方面系統謀劃推進。2018年,加大“退養還濕”工作力度,對破壞近海海洋生態環境和濕地生態環境等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專項打擊,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支持養殖業戶轉產。經過幾年不懈努力,我市“退養還濕”取得了重大成果,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為鳥類提供了更加適宜的棲息環境。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