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參加中國首屆濕地論壇會議,并就保護區開展的濕地教育工作在會上做經驗報告。
12月2-6日,首屆中國濕地論壇在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泉州隆重舉行。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應邀代表參加了此次大會。來自我國大陸大江南北以及美國、臺灣等境內外從事濕地研究、教育、管理與保護等行業共400多位代表參加會議。為期5天的學術論壇對我國濕地保護工作的向好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堪稱我國濕地學術屆的一次盛會。
會議以“濕地關乎我們的未來——可持續的生計”為主題,下設7個子議題,內容涵蓋“濕地生態恢復與適應性管理”、“濱海濕地的生態功能與全球變化”、“濕地生態地球化學循環”、“湖泊濕地、高原濕地與泥炭地生態過程與功能”、“濕地資源調查、監測與評估”、“濕地農業、濕地與美麗鄉村建設”、“水鳥等生物與濕地保護”、“濕地科普教育與濕地學校”等16個研究方向。來自中國生態學會、中國科學院、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國家林業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清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臺灣大學等社會各界的濕地專家及當前我國濕地生態系統方面科研尖端人員紛紛圍繞濕地保護、恢復和合理利用等科學議題進行研討,先后為大會做學術報告99場。
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宣教科周玉蘭,以“觀念因教育改變,候鳥依生境而來”為題,介紹了七星河保護區開展濕地教育的經驗做法,引起與會專家學者對七星河保護區的廣泛關注。
幾年來,七星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堅持“教育與保護并重”的原則,在科學管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工作。尤其,在社區環境教育和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方面取得突出成績,使全民生態環保意識顯著提升。科學的管護和群眾生態意識的提高,使保護區的生境不斷改善,不僅鳥類種群規模擴大,保護區的國際國內交流合作也在增多。目前,七星河保護區已與中國人民大學、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國家林業局規劃設計院、東北林業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成為黑龍江省環境教育基地,各大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和實驗教學基地。先后2次受到國家七部委表彰,2016年5月被評為“全國自然保護區先進集體”。目前,七星河保護區將圍繞濕地生態特征不改變的目標,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力爭把保護區打造成黑龍江省一流的生態教育示范基地。
會議結束后,參會代表共同觀看了閩南特色文化演出,還實地考察了泉州灣河口濕地的紅樹林。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