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多家主流媒體相繼報道了“今年首批10只白天鵝飛臨三門峽”的信息,同時我們也在官方微信后臺,陸續收到了很多小伙伴們對于“首批白天鵝”的留言。鑒于此,我們特地整理了這篇內容,讓大家更直觀、更清晰的了解白天鵝,保護白天鵝。
(部分媒體報道截圖)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了解下白天鵝回歸的時間軸
10月20日
通過監測,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馮佐濕地10只大天鵝回歸,后又在天鵝湖濕地公園上空發現14只大天鵝飛翔而過。
10月21日
通過監測,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馮佐濕地大天鵝29只,發現時15只在飛翔,14只水中棲息。湖濱區王官濕地發現2只大天鵝,上百只紅頭潛鴨以及白鷺。
1.白天鵝準時報到,“先鋒部隊”出現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馮佐濕地
昨日,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馮佐濕地發現了10只越冬大天鵝,這也是今年首批飛抵我市的大天鵝。
此外,我市攝影家張明云,昨日17時許,來到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拍照時,驚喜地發現有14只大天鵝排成一隊飛過天鵝湖、青龍湖,又飛往湖濱區王官濕地方向。
每到冬季,大批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臨三門峽水域,數量由上個世紀90年代的幾十只增加到現在的上萬只,使這里成為名副其實的“天鵝湖”。天鵝每年從10月底開始便陸續飛抵三門峽,11月份是天鵝到來最密集的時候,12月份和次年1月份則是在三門峽越冬天鵝數量最多的時候,也是觀賞白天鵝的最佳季節。
“三門峽市處于全國候鳥遷徙通道中線,每年都會有大批候鳥到我市黃河濕地保護區棲息越冬。”黃河濕地保護區三門峽段是我國候鳥基本遷徙路線、覓食地、越冬地,具有極為重要的生態地位,分布有野生植物1121種,野生動物1066種,昆蟲582種,魚類84種,脊椎動物486種,其中,鳥類從保護區成立以前的175種增加到目前的279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黑鸛、大鴇、白頭鶴、中華秋沙鴨等9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有大天鵝、疣鼻天鵝、灰鶴、鴛鴦等34種。2
近年來,三門峽黃河濕地成為大天鵝重要的遷徙棲息地。每年的10月底至翌年3月,是大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的越冬期。為迎接大天鵝等候鳥的到來,9月起,三門峽就已開始部署今冬大天鵝保護工作。
一是對大天鵝主要聚集地(鳥類棲息地)進行消毒處理;二是加強巡護和監測。下發《關于加強秋冬季候鳥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做好秋冬季候鳥保護和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加強巡護力度,將巡護和監測相結合,24小時值班,全面排查,對保護區內架設鳥網、捕獵夾等行為要立即清除,堅持做到巡護到位、看守到崗,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確保候鳥遷徙越冬安全;三是做好疫源疫病監測。候鳥越冬期是禽流感等重要疫病的高發風險期,將密切監測、嚴密防范,按照《陸生野生動物監測規范》的要求,進一步做好當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24小時值班,實行日報告制度,及時上報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中心;四是加強候鳥保護宣傳工作,不斷提高保護區周邊群眾保護意識;五是充分利用保護區視頻監控設備,掌握棲息地大天鵝為主的野生鳥類的動態情況,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此外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9月份,三門峽黃河濕地管理處首次嘗試種植小麥600畝,作為大天鵝的食源地,為大天鵝營造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
在此,我們呼吁市民要行動起來,共同保護濕地,保護野生動物,不要在天鵝湖等重點保護區內放風箏、鳴笛、游泳、遛狗、垂釣、劃船、擅自飛無人機、放孔明燈等。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