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連山保護區科技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一年來,保護區職工共發表論文17篇,其中SCI論文4篇,其他論文13篇;共發現1個新物種,25個江西新記錄,48個九連山新記錄。其中植物新物種1個,為九連山鐵角蕨,江西新記錄14種,九連山新記錄25種;鳥類九連山新記錄3種;蛾類江西新記錄11種,九連山新記錄20種;出版了《九連山大型真菌》等三本專著;制作了3部科普微視頻,《植物種子旅行的秘密》還榮獲“第二屆江西省優秀科普微視頻大賽”一等獎。
一是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方式,提升職工科研水平。近三年新年第一次職工大會,分別聘請了中山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大專院校專家為保護區職工授課,重點傳授生物多樣性監測等方面知識,與此同時,鼓勵職工走出保護區參與調查、考察,開展學習交流;
二是搭建科研平臺,為科研隊伍提供技術支撐。保護區充分發揮江西九連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國字號”科研平臺,所有儀器設備均對職工開放,實現設備和數據共享;
三是加強科研項目的科技協作,通過項目培養隊伍。九連山保護區分別與中山大學、南昌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廣東省動物研究所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進行科研項目協作,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進行技術培訓;
四是出臺制度,鼓勵職工積極申報保護區自己的科研項目。九連山保護區出臺了《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項目管理辦法》,每年職工申報局級項目都在五個以上,最多達到十一個;
五是嚴格項目管理,重抓項目出成效。九連山保護區對職工的申報項目實行負責人制,從申報開展,嚴格申報、審核、論證、公示和審批程序,年中和年未對項目進行考核,同時規范了項目驗收;
六是制訂科技先進個人評選辦法,實現九連山科技工作者“比、學、趕、幫、超”。
通過一系列措施,九連山保護區已培養了一批涵蓋植物、動物、鳥類、兩棲爬行類、蕨類、苔蘚、蛇類、氣象、水文等各方面的”土專家”,形成了老、中、青層次分明的技術骨干,為九連山保護區的科研工作奠定了人才基礎,為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