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
為期2天的
中國(湛江)紅樹林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高端論壇
暨紅樹林保護與恢復國家創新聯盟第三次大會
在湛江市開幕
本次論壇設置大會開幕式、專家特邀報告,一個主題論壇、三個專題研討分論壇以及高端對話會。
來自全國各地的紅樹林及相關領域的政府機構、管理部門、科研院校、社會團體與企業代表共30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點‘湛’紅樹林,擁抱海洋藍”主題,共同研討交流紅樹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戰略、新格局,以推動湛江市“紅樹林之城”建設和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紅樹林保護、修復與可持續利用。
湛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浩然表示:
湛江地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島嶼多、海灣多,水清沙幼、海碧天藍,生物多樣性豐富,是全國紅樹林分布面積最大地級市。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近年來,湛江凝聚全市力量,決心把“湛江紅樹林”打造成生態文明新名片、綠美廣東新亮點,助力湛江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之路。
聽聽“最強大腦”如何說?
湛江如何打造“紅樹林之城”?
中國如何走好紅樹林保護與修復之路?
在本次論壇中
專家學者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
暢所欲言,發表見解
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在致辭中表示,湛江市基于自身特色優勢資源,舉全市之力打造“紅樹林之城”正逢其時,希望湛江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充分挖掘和利用紅樹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紅樹林保護與恢復國家創新聯盟理事長廖寶文表示,這次紅樹林論壇讓眾多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為紅樹林保護與修復建言獻策,“全國上下掀起紅樹林保護的熱潮,希望湛江在紅樹林保護與應用等方面起到引領示范作用。
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廈門大學教授王文卿指出,在強調魚塘退養時,并不是單純把魚塘填平,種上紅樹林,其實可以把種植紅樹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老百姓的養殖進行統一考慮,也可以在生態條件合適的區域發展文旅。
湛江于東海島建設了全省首個
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共存模式試驗基地
探索紅樹林生態修復和養殖塘耦合共存模式
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研究員范航清認為湛江這種模式的亮點在于因地制宜,將植物生長、動物生長和百姓生活串為一體,讓群眾直接看到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對生物多樣性具有促進作用。
12日下午
“點‘湛’紅樹林,擁抱海洋藍”
主題研討會舉行
9名教授就紅樹植物的演化、紅樹林生態學等
內容發表演講
現場觀眾踴躍提問,氣氛活躍
主辦方供圖
“紅樹林之城”建設大有可為
2021年12月30日
湛江市召開建設紅樹林之城工作會議
正式吹響建設“紅樹林之城”號角
廉江高橋鎮紅樹林。林廣旋 攝
湛江市地處熱帶北緣,三面環海,
終年受海洋氣候的調節
非常適合紅樹林生長
鄭雙 攝
在全球紅樹林面積遞減的大趨勢下,湛江市通過近20年的造林修復使紅樹林面積呈逆勢增長的可喜態勢,被譽為“世界濕地生態恢復的成功范例”,且“湛江紅樹林造林項目”是我國首個藍碳交易項目。
在調研湛江紅樹林資源過程中,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教授辛琨透露湛江紅樹林分布面積廣、種類多,發現許多瀕危植物小種群,具有良好的資源優勢。目前湛江紅樹林營造任務重,要將壓力轉化為驅動力,加大人工修復力度,在此基礎上發展文旅,推動紅樹林之城建設。
本次論壇的舉辦
將加快湛江“紅樹林之城”建設步伐
有力提升我國濱海濕地的修復保護水平
為中國乃至全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貢獻出新的智慧和力量
湛江發布編輯部
采寫/編輯:傅曉冰 姚瑤 麥景通
圖片:郭龍碧(除署名外)
校對:曾慧雯
審核:顧大煒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