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興安嶺林區漫山遍野層林盡染,色彩繽紛,五花山色,仿若一幅以天地為畫板,濃墨重彩、繽紛靈動的自然畫卷。這里成為登山愛好者和攝影家的天堂。
“一路行走,一路風景。”來自浙江的攝影愛好者張先生激動地向記者說道,“第一次來到大興安嶺,就被這里的景色迷住了,現在每年不同季節都要過來拍拍。”
大興安嶺地區位于黑龍江省西北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山脈東北坡,是祖國的最北部邊疆,素有“神州北極”之美譽。東依連綿千里的小興安嶺,西臨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南瀕遼闊肥沃的松嫩平原,北靠中俄界江黑龍江。作為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和木材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大興安嶺全區已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處、省級保護區14處,各類保護區總面積占行政區劃面積的22.7%。這里活立木總蓄積量5.6億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1.86%,不僅是國家東北“大糧倉”的綠色生態屏障,而且有力維護了東北乃至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
自20世紀中葉開發建設以來,大興安嶺50年間累計生產木材1.3億立方米,在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自身卻陷入了森林資源危機和企業經營危困“兩危”困境。
隨著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實施,大興安嶺加大對林區經濟結構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的力度。自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大興安嶺林區在堅守生態資源“紅線”的前提下,全面轉向森林保護、提供生態服務和發展替代產業。“國家實行天保工程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使大森林得到休養生息,對森林資源和整個生態環境起到極大保護作用。每年減少消耗林木蓄積100余萬立方米、減少生產商品材56.5萬立方米,森林資源總量減少的狀況將得到根本扭轉。”大興安嶺地區資源局局長劉志說。
防火、護林、發展林下經濟……今年,大興安嶺圖強林業局二十八站林場職工齊建廷忙得不可開交。“生活在大山里,林下到處都是‘寶’,現在政策這么好,只要肯干,用不了幾年就能富起來。”齊建廷信心滿滿。
發展生態旅游業、森林生態食品業、生物醫藥業、森林碳匯業、水經濟和綠色礦業、文化產業,林區人放下伐木鋸,捧起金飯碗,走出了一條守護山林、靠山吃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這里是我國目前最為完整的大面積原始狀態下的森林濕地,約有95種夏季候鳥在此繁衍,其中包括我國一級保護鳥類白頭鶴。這都得益于森林的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大沾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春看興安杜鵑,夏賞大森林,秋觀五花山,冬覽大冰雪。如今,大興安嶺把生態旅游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大力實施全景興安、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制定了《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打造“兩地、三線、四區、五營地”的全域生態旅游的發展布局。規劃重點抓好北極村、南甕河、大小白山等景區建設,支持企業通過PPP模式開發旅游項目,推動旅游業盡快步入大資本、大企業、大項目帶動階段。積極推進“旅游 鄉村林場”,保護好北紅村、洛古河村、三河村等村落的原始風貌,開發住林區農家屋、吃林區特色菜、采林區野生漿果、觀少數民族風情表演等旅游項目,增加林區轉產職工和農民的收入。
大興安嶺呼中區,年平均氣溫零下4.3℃,被譽為“中國最冷小鎮”,楊永林是第二代伐木工人,他跟隨父輩扛鋸進山,又隨著林業改革的步子,走出森林。全面停伐以后,楊永林領著全家人經營起家庭旅館,和鎮里人一起搞生態旅游,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只有保護好這片森林,我們才有飯吃啊。”他感慨地說。
據旅游部門提供的數字顯示,2015年大興安嶺全區旅游接待40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多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2%和14.2%。(記者 朱偉華 張士英)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