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果冻传媒-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蜜月-无限资源在线视频完整版观看-无码专区aaaaaa免费视频

經驗研究 > 理論研究

甘肅張掖十三五規劃 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媒體:原創  作者:張漢軍
專業號:張漢軍 2016/2/16 16:15:17

構筑生態安全屏障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張掖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于一月二十三在張掖賓館開幕,會議聽取和審議張掖市人們政府工作報告,審查和批準張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三五”時期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堅定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圍繞“四二”部署,實施“六六”戰略,加快建設幸福美好金張掖。

      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創新發展中建設絲綢之路西部國家創新型城市;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在協調發展中建設河西走廊經濟樞紐城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主要體現,必須堅持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在綠色發展中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典范;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在開放發展中建設向西開放重要門戶;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發展中率先在全省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四個先行:全面建成小康,在全省整體精準脫貧、實現小康目標上先行;全面深化改革,在盤活公共資源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農村土地及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上先行;全面依法治市,在依法規范行政、維護司法公平公正上先行;全面從嚴治黨,在提高各級黨組織執政能力、落實黨風廉政建設   “兩個責任”上先行。

    雙輪驅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靠激發市場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靠強化政府服務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打造經濟增長“雙引擎”,形成市場和政府“兩只輪子一起轉”的可持續動力機制。

   “六六”戰略:充分發揮絲路戰略通道優勢,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實現突破;充分發揮河西走廊樞紐城市優勢,在推行新型城鎮化上實現突破;充分發揮自然條件優勢,在現代農業建設上實現突破;充分發揮資源能源富集優勢,在新型工業化發展上實現突破;充分發揮文化旅游資源豐富優勢,在旅游文化產業體質增效上實現突破;充分發揮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優勢,在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上實現突破。

    綱要把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構筑生態安全屏障作為一章進行了論證序述.

構筑生態安全屏障,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圍繞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和綠色循環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大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力度,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把張掖建成西部綠洲生態文明的典范。

第一節     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

優化空間開發格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開發保護基礎制度作用,全面落實國家和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深入實施《張掖市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方案》,構建“一區、多點”為主體的城市化、“一帶”為主體的農業和“三區”為主體的生態安全三大空間格局。按照“點上開發、面上保護”的要求,控制開發強度,科學劃定三類空間開發管制界限,明確功能區布局,綜合調控各類空間開發需求,嚴格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探索空間開發管控的新模式,引導、約束和規范各類開發行為。以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重點,以省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生態保護為補充,以草場、林地、河流、走廊綠洲和荒漠戈壁為延伸,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為支撐,進一步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增強生態服務功能,探索在保護生態環境中創造生態產品、增加生態財富、提升生態價值的途徑和方法,切實增強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生態經濟有機結合起來,培育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建立與資源環境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建立重點生態功能區限制開發制度,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引導限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內不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現有產業向重點開發區轉移,對祁連山核心區的牧民采取就地轉為護林工人、生態移民等措施,穩定收入來源,減少人為活動對生態壞境的破壞。探索建立不同功能區域的差別化考核制度,對劃定為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縣(區)逐步降低經濟指標考核權重或取消經濟指標考核,側重考核生態環境保護、大氣污染治理、區域生態功能穩定性和提供生態產品能力、民生改善等指標,推動各縣(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落實縣區主體功能定位。發揮縣(區)政府主體作用,按照《張掖市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方案》和《張掖市落實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方案三年工作計劃(2015-2017年)》,加快制定縣(區)主體功能定位和具體空間落地實施方案,做好專項規劃、重大項目布局與全市、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或方案)的銜接協調。改革創新市縣規劃體制,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空間規劃體系,“一張藍圖”干到底。合理劃定城鎮、農業、生態三類空間比例,城鎮空間占比要按照重點開發區域、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依次遞減。嚴格控制城鎮開發強度,促進存量空間優化調整,提升單位國土面積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率。強化耕地保護,實行基本農田按禁止開發區域管制制度,做好耕地占補平衡。加強林地、草地、河流、濕地等生態空間的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產品服務功能。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專欄1:國土空間開發布局

    1.生態保護空間:總體劃分為“三區”,其中,南部為祁連山水源涵養生態保護區,中部為黑河濕地保護區,北部為荒漠植被封育保護區。包括甘肅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張掖市區域內的禁止開發區域(不含基本農田),重點生態功能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開發區中的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護區(包括甘州區的平山湖鄉,臨澤縣的板橋鎮、平川鎮北部地區及高臺縣的合黎山一帶)。功能定位:生態產品的主要空間載體和供給區,生態服務價值培育區。

2.農業生產空間:總體劃分為“一帶”,包括甘州、高臺和臨澤3縣(區)除城市發展空間、禁止開發區及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護區之外區域和肅南縣北部區塊。包括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開發區中承擔農產品生產的區域(除城市、園區、禁止開發區及北部荒漠植被封育保護區)。功能定位:現代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區、主要農產品供給區和美麗鄉村建設區。

3.城市發展空間:總體劃分為“一區、多點”。其中一區為甘州-臨澤產城融合區,包括甘州區城市規劃區及其以西,省道213線以北、國道312線以南,臨澤縣城規劃區及其以東區域;多點為山丹縣、肅南縣、民樂縣、高臺縣城區、工業園區及高臺縣南華鎮、山丹縣位奇鎮、民樂縣六壩鎮鎮區。涉及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的甘州-臨澤重點開發區部分區域及點狀開發城鎮。功能定位:通道經濟孵育區、生態產業發展區及宜居宜游服務載體。

              第二節   實施生態文明試點工程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試點示范工作,積極探索生態保護的有效機制,著力構建具有張掖特色的生態產業體系、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西部綠洲生態文明的典范城市。

推進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啟動實施智能水網和智慧水務工程,全面開展城鄉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水資源安全保障、最嚴格水資源管理、防洪抗旱、水文化“五大體系”建設,以甘州區為核心,其他五縣為支撐,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示范點建設,積極構建“1 5”水生態文明城市格局。以實施黑河張掖城區段治理、黑河東西河間人工湖及旅游綜合體工程為依托,積極打造全天候多元化的綜合景區,建設弱水花海、民俗文化、林海體驗、休閑露營為主的特色景觀。立足區域、水域特點,進一步鞏固完善臨澤縣大沙河風景區、高臺縣大湖灣水庫風景區、山丹縣祁家店水庫風景區、民樂縣洪水河河道治理及城北新區、肅南縣裕固族風情苑及隆暢河等水系疏浚連通和水景觀工程,建設區域特色的水生態文明城市。以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為核心,層層分解落實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控制指標,全面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劃分地下水開發利用禁采區、限采區、可采區,推行“紅黃藍”分區管理模式,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協調統一。

創建生態文明示范市。利用我市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列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的有利機遇,組織實施一批生態保護建設、生態產業發展、能源資源節約、生態文化推廣方面的項目。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恢復,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從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約型增長方式轉變,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態產業體系和產業結構。加大生態文明宣傳力度,積極推廣生態質能、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提高可再生資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形成節約能源資源的消費模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化體系。探索祁連山生態保護、黑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加快推進祁連山生態補償試驗示范區建設。開展濕地產權確權和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工作。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制度,劃定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加快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促進資源節約循壞高效利用。總結推廣臨澤試點試驗,加快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區。在創建國家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按照環保部開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區的要求,修訂和完善創建規劃,科學設定生態文明建設目標任務,全面落實責任制度,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帶機制,落實生態文明建設、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壞境保護、資源節約利用的各項政策法規,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重點突破、全面推進,推動生態格局、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生活、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六大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生態文明水平,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區。

第三節    強化生態安全屏障功能

    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一山一水”(祁連山、黑河)生態保護,加快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爭取實施一批重點生態保護項目,大力開展生態修復和國土綠化行動,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功能,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構筑西部地區生態安全屏障。

     以保護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為核心,加快構建森林生態系統。爭取啟動實施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規劃,全面保護祁連山生態壞境;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對祁連山水源涵養林進行全面封禁保護;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中央財政補貼造林工程,大力開展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不斷擴大森林面積;積極更新改造退化防護林,持續開展城鄉綠化,著力構建高效農田防護林體系和城市森林體系,構建綠洲防護林屏障。以重要水源地和嚴重沙化耕地為重點,組織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不斷完善森林生態保護長效機制。

以恢復保護黑河流域濕地為重點,加快構建濕地生態系統。加快推進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事實黑河流域綜合治理、黑河濕地湖泊生態環境保護、黑河流域中游濕地修復與治理、黑河濕地植物優良種質資源培育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濕地恢復與保護、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開展退田還濕、主要物種棲息地修復、生態河道建設、有害生物防治、沼澤化草場改良工作,加強濕地生態環境保護和濕地生態系統修復。落實黑河流域濕地生態補償政策,強化濕地資源管理,恢復和提升濕地生態功能。構筑絲綢之路黑河流域濕地生態走廊,形成“南部涵養水源、北部封鎖沙漠、中部潤澤綠洲”的網格狀濕地生態格局。

以建設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為載體,加快構建荒漠生態系統。組織實施臨澤、民樂兩縣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試點項目,加快臨澤縣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和小泉子沙漠公園建設,爭取將高臺、山丹等縣納入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建設補助范圍,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并通過圍欄封護、沙漠地帶流動沙丘固沙壓沙、人工促進自然修復等措施,提高封禁保護區植被蓋度,有效遏制沙漠化擴展趨勢,改善區域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加大封灘育林力度,建立荒漠植被保護體系,構筑北部荒漠區生態安全的“綠色長城”。

以天然草原植被恢復為依托,加快構建草原生態系統。繼續實施天然草原退牧換草工程,通過圍欄封育、禁牧休牧、劃區輪牧、補播改良,使天然草原得到休養生息,保護和改善草原生態環境。全面落實草原生態獎補政策和草畜平衡等措施,建設人工飼草料基地和舍飼棚圈,積極推廣舍飼養殖,轉變牧區生產發展方式,降低草原載畜量,減輕草原生態保護壓力。積極開展草原有害生物綜合防治和退化草場治理修復,加強草原生態壞境監測預警,落實草原防火和管護責任,保護草原生物多樣性,維護草原生態安全,全面提升草原生態系統功能。

專欄2:生態保護

1.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包括林地保護和建設、草地保護和建設、濕地保護和建設、水土保持、冰川壞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科技支撐體系等,規劃投資18億元。

2.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對全市重要水源地和嚴重沙化的耕地實行退耕還林還草,其中:還林28.52萬畝,還草16.68萬畝,規劃投資5.6億元。

3.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開展濕地恢復與保護、科研監測、宣傳設施、基礎設施工程,規劃投資4.5億元。

4.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水生態恢復、水資源管理系統、灌區節水改造、水源工程等,規劃投資22.5億元。

5.黑河張掖城區段治理:建設水生態景觀工程,規劃投資19.8億元。

6.黑河流域綠洲和荒漠區防護林基地建設:人工造林36萬畝、封山灘育林27萬畝,規劃投資1億元。

7.國家級公益林補償資金項目:爭取國家投資1.5億元,加強現有410萬畝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護,將未納入補償的50萬畝公益林納入國家補償范圍。

8.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繼續抓好臨澤、民樂兩縣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試點項目,爭取國家投資8000萬元,新建封禁保護區200萬畝。

第四節   促進資源節約循環利用

   秉持資源節約集約和循環利用的理念,以壞境承載力為基礎,大力發展循壞經濟,積極推進節能降耗,加快推進資源節約,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

   大力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以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圍繞關鍵環節,選擇重點領域,依托骨干企業,強化以點帶面,不斷完善和構建循環型農業、循環型工業、循環型服務業和循環型社會體系,把循環經濟理念貫穿到生產、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化改造,構建新型工業化產業組織模式。全面推行綠色制造、清潔生產,抓好重點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工作,加快礦產、建材、冶煉廢渣、余熱余壓余氣等資源綜合利用。不斷拓展和豐富循環經濟“張掖農業模式”,構建“三元雙向”農業循環新模式,推進農業節水節肥節藥推廣、農業種植養殖廢棄物再利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農村環境整治等重點工程。強化生產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廢舊輪胎及廢礦物油回收綜合利用等項目。推動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爭創工作,加快山丹縣省級循環經濟示范縣創建,支持有條件的縣(區)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國家試點城市”及“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的申報創建工作,推進循環經濟深入發展。

深入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健全節能工作協調機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和問責管理,嚴格實行節能降耗“一票否決”。加大節能機構能力建設,健全能耗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建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制度,嚴格執行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繼續抓好工業、建筑、交通領域節能管理,不斷加強農業、商務、公共機構領域節能工作。深入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重點能耗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和能源審計制度,大力實施燃煤工業鍋爐改造等節能重點工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推進碳排放核查工作,完善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健全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措施。落實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推進重點排放單位在碳交易市場穩步交易。倡導綠色消費和生活模式,推進交通運輸低碳發展。

加快推動資源節約。落實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以農業節水為重點,實行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鼓勵水權流轉,實行終端水價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降低工業用地比例,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努力破解耕地保護和建設用地矛盾。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范創建活動,帶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第五節    加大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為基礎,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大預防、保護和治理力度,持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

以城市建成區為重點,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治理為突破口,緊抓產業結構布局、能源效率、機動車尾氣排放和施工工地揚塵等關鍵環節,建設大氣環境污染物監測預警網絡,開展監測評價及信息發布,推動大氣污染向多因子、全方位、區域協同控制轉變。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大水生態保護和水資源管理,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加強工業、城鎮等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保障水環境安全。堅持“防、控、治”并重推進,強化源頭監督管理,加強農用耕地和城鎮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監管,積極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組織實施民樂縣鉻污染場地修復等重點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

削減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按照“減存量、控增量、挖潛力”的思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龍頭,削減排污存量為基礎,有效管控新增量為保障,采取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措施,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污染減排,促進工業污染達標排放,全面實現污染減排目標任務。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制訂實施區域差別化產業政策和環境準入政策,實行區域產業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和結構。

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監管。大力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在畜禽養殖密集區布局建設有機肥生產線,實施臨澤升華農、甘肅星碩等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項目,變養殖業面源污染為種植業優質資源。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鼓勵使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生物防治。全面推廣可降解地膜,鼓勵農膜和秸稈回收再利用,減輕白色污染,提高農業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加強農村燃料結構調整,繼續實施農村改炕工程,強化秸稈焚燒監督管理,減少農村大氣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全面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增加環境考核權重,強化責任追究制度,全面形成政府負責、部門聯動、企業主體、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統一監管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中的作用,開展環評審批改革,實施分類管理、分級審批、規范過程管理,優化審批環節。建立完善的環境執法聯動機制,嚴厲查處嚴重環境違法行為。進一步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平臺和渠道,拓寬公眾參與與環境保護渠道。

專欄3:環境保護與治理

“十三五”期間實施環境保護與治理項目281個,規劃總投資158.50億元。

1.環境質量改善和提標工程項目:包括水環境質量改善與提標工程、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與提標工程項目、土壤環境質量保護與改善工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項目等項目73個,規劃投資30.85億元。

2.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59個,規劃投資45.53億元。

3.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項目:包括張掖黑河濕地湖泊生態環境保護等24個項目,規劃投資34.29億元。

4.重點領域環境風險防范項目20個,規劃投資15.09億元。

5.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6個,規劃投資7.53億元。

6.環境監測、監管能力基礎保障項目37個,規劃投資2.80億元。

7.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項目32個,規劃投資21.94億元。

8.環保宣傳、科普項目10個,規劃投資4930萬

閱讀 7297
我也說兩句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日干夜夜欢 | 亚洲你懂的 | 午夜欧美福利视频 | 亚洲高清在线 | 伊人色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 | 性欧美日本 | 色成网| 亚洲精品乱码国产精品乱码 | 三级黄色在线播放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国产人 | 午夜免费啪视频观看网站 | 天天操天天爱天天干 | 亚洲黄色第一页 | 五月综合色啪 | 亚洲资源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天堂最新版在线网 | 天天综合天天影视色香欲俱全 | 色婷婷狠狠干 |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四房婷婷| 日韩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四虎海外在线永久免费看 | 亚欧乱色精品免费观看 | 青娱乐最新视频 | 又粗又大又爽免费视频 | 欧美在线一 | 香港三级理论在线播放1 | 欧美专区综合 | 色先锋资源 | 四虎4hu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 欧美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 青草免费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 | 夜夜嗨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 午夜啪啪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成人精彩精品 | 日产日韩亚洲欧美综合搜索 |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