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21日,關嶺自治縣召開“生態關嶺”建設動員大會,全縣各鄉鎮(街道)與縣委、政府簽訂了今冬明春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目標責任書,正式啟動“生態關嶺”建設。關嶺把造林綠化和脫貧致富結合起來,以退耕還林工程為抓手,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努力實現“讓綠水青山帶來金山銀山”的目標,確保到2020年實現60%的森林覆蓋率。
退耕還林荒山綠化
記者了解到,為確保今冬明春完成全縣所有退耕還林應退盡退的工作目標,關嶺扎實開展新一輪退耕還林(草)工作,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在農民自愿,政府引導,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突出效益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理、氣候和立地條件,結合各功能區的發展定位和農業產業布局,宜經則經,宜林則林,宜喬則喬,宜灌則灌,重在發展特色經濟林木和生態景觀林。再是突出規劃引導,凡是實施經濟林和景觀林的必須成片栽植、規模經營,把退耕還林(草)與推進農民增收相結合,確保實效。
此次退耕還林(草)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整和年度變更調查成果,將關嶺25度以上坡耕地和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坡耕地及石漠化嚴重耕地全部退耕還林(草)。通過退耕還林(草)工作的開展,逐步改善退耕還林(草)農戶的生活條件。也就是全縣各鄉鎮(街道)在退耕還林(草)區域要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矮稈經濟作物,種草養畜等林經結合、林草結合模式,多措并舉,以短養長,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退耕還林工作,將最終以推進關嶺生態文明建設、加快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為總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為總任務,同時為關嶺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33%提供保障。
農旅結合生態富民
11月15日,記者來到地處關嶺國家地質公園旁的新鋪鎮臥龍村生態四季體驗園看到,還在建設中的體驗園,此前只種包谷的一大片山坡上,已種上了大量的枇杷樹苗,每一棵枇杷樹腳下都用塑料薄膜蓋著土。山坡較高處,幾個戴著草帽的村民正在忙著修建蓄水池。
記者了解到,臥龍村生態四季體驗園今年開始建設,園區以“政府主導、村為主體、企業實施、群眾參與”為發展理念,重點打造農旅結合,促進農戶增收。旨在探索建立特色鮮明的貧困地區扶貧開發、產業富民的產業脫貧新路徑。園區規劃1000畝,現已完成機耕道7公里,栽種蜂糖李200畝、五星枇杷200畝,正在修建100立方米的蓄水池2個。
新鋪鎮黨委書記張向華對記者介紹,鎮黨委政府把發展農業生態旅游作為改善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改變農村面貌的大事來抓,統籌規劃指導建設發展,依托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生態四季體驗園區,整合項目資源,大力給予政策幫扶。為了調整產業發展格局,擺脫單一的土地發展模式,整合發展資源,積極為脫貧致富搭建脫貧路徑,多渠道搭建村集體經濟收入平臺,臥龍村建設四季花果園體驗園,讓農戶通過土地流轉作為生態四季體驗園工程用地參與到園區的入股建設。
再就是由政府通過引進有資質的企業(大戶)負責出資建設實施和日常經營管理,在核心規劃區域內適度分成不同的單元,按照單元進行轉包給出資企業(大戶),由出資企業(大戶)負責各塊單元的規劃建設、管理和經營。在園區內主要栽種黃桃、山楂、五星枇杷、美國柿子、車厘子、百花果等經濟果樹,并且規劃修建機耕道、休憩涼亭、水利設施、停車場等基礎設施。
該園區建設涉及到新鋪鎮4個村民小組80多戶村民的土地,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按照農戶土地實際畝數作為股份參與建設和管理。農戶每年可分兩次紅,第一次分紅為農戶的保底分紅,按每年每畝300元算,分紅時間在每年1月31日之前。第二次分紅在每年年底,在村委的組織下,通過涉及土地農戶監督小組、出資企業(大戶)、村支兩委共同核算,扣除園區建設管理支出費用、扣除年初保底分紅后的資金后,再進行分紅,涉及土地農戶占50%,每個農戶按照自己的土地畝數占園區的多少獲得紅利。
張向華告訴記者,通過園區精品水果的種植,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進一步加強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增加就業,使大量剩余勞動力從事高效農業,進一步促進全鎮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并帶動全鎮第三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日糧配送養牛致富
據悉,關嶺今年建成了一個關嶺牛TMR日糧配送中心,該中心占地面積7.4畝,建設標準化廠房3800平方米,倉儲3000平方米。根據周邊構樹葉、玉米秸稈及紫花苜蓿等人工牧草加工需要,建設了打捆包膜一體化生產線3條,年生產能力達到4.3萬噸以上。配送中心依托貴州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專家團隊,在實測當地牧草、飼料原料飼用價值的基礎上,開發出符合關嶺牛營養需求的種牛、育肥牛專用TMR日糧并配送給養殖農戶,配送范圍覆蓋新鋪鎮及周邊4個鄉鎮。
配送中心從農戶手里收購構樹葉、青綠玉米秸稈、人工牧草及野生牧草用于關嶺牛TMR日糧生產,可帶動150余戶農戶通過飼草銷售增收致富,生產TMR日糧可供飼養6000余頭“關嶺牛”,同時帶動1200余戶農戶通過養殖“關嶺牛”增收致富。
在江西坪村委辦公室,村支書楊洪華對記者說,村民只要每天上山割草就有收入,每斤2毛錢,一天最少也能掙50元,最高的能拿到上百元。一年割草期將近有5個月,算下來也有6000至8000元的收入。
實現經濟生態“雙豐收”
記者了解到,關嶺2016年退耕還林(草)工程項目共涉及12個鄉鎮(街道)122個行政村,總規模為16.3萬畝。規劃在普利鄉種植車厘子2280.8畝、核桃10259.4畝,崗烏鎮種植構樹17010.9畝,斷橋鎮、花江鎮種植核桃23416.3畝,花江鎮種植花椒18209.3畝,坡貢、關索、花江、上關、新鋪5個鄉鎮(街道)種植名優李子46567.5畝,花江、斷橋、上關3個鄉鎮種植大五星枇杷17240.9畝,頂云街道種植櫻桃8866.2畝,永寧鎮種植山楂2801.7畝、核桃9304.5畝,沙營鎮種植茶1450畝、核桃5592.5畝。
結合“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構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的生態系統,關嶺以退耕還林(草)工程為支撐,將打造精品水果基地、木本油料林基地、工業原料林基地、林下經濟基地和彩葉樹種觀賞基地等“五大基地”建設,真正推動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推進林下經濟建設,重點發展林果、林草、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森林旅游等林下經濟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帶。并且堅持“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將退耕還林(草)工作與林業產業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突出重點,結合實際,科學布局好產業結構,通過林產結合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助推脫貧攻堅出成效。(記者 李雋)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