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休養、森林療養、森林醫療、森林保健、森林康養……”時下,關于“森林養生”一詞衍生了很多不同的表述。
國家林業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為什么選用“森林養生”一詞?在發布的《森林養生基地質量評定》林業行業標準中,其指導原則是什么?森林養生的主要途徑與產品形態有哪些?森林養生基地建設有哪些質量指標、如何評定等?記者近日就這些問題采訪了國家林業局森林旅游管理辦公室主任楊超。
陜西黃陵森林養生基地
森林養生基地建設遵循三原則
森林有益于人類健康的觀點已經得到證實,盡管各地在推進這項工作的過程中,使用的概念較多,但大家的出發點是相似的,都是要把森林有益于人體健康的功能挖掘好、利用好。
“選用‘森林養生’一詞,符合公眾對傳統養生文化的認識,符合森林旅游普惠大眾的行業需求,也不過分宣揚森林治療疾病的功效。”楊超對于該標準選用”森林養生“一詞給出了答案。
森林養生基地應是以森林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為依托,利用相關配套設施及服務,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森林養生項目,以促進游客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為目的,滿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的特定區域。“因此,森林養生基地建設中也將秉持著可持續發展、綜合效益和科學性三項原則展開。森林養生基地以實現自然和諧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森林養生資源的有效保護、永續利用、宣傳和繁榮森林養生文化為目標。充分發揮森林養生基地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指導和優化森林養生基地建設。基地建設應遵循自然規律及區域特色,并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及其他管理條例的要求,兼顧科學性、可行性、前瞻性。”楊超說。
湖北太子山森林養生基地
五途徑五形態實現森林養生
森林養生是利用森林優質環境和綠色林產品等優勢,以改善身體素質及預防、緩解和治療疾病為目的的所有活動的總稱。
怎樣才能實現森林養生?
“森林養生主要通過森林景觀的感知、森林環境的利用、森林空間的應用、森林文化的感悟和森林食材的食用5個途徑來實現。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體驗獨特的森林資源,激發游客積極的心態,達到愉悅心情、修身養性、陶冶情操的活動;利用森林環境中與人類身心健康關聯的環境因子,促進游客達到防病治病、康復療養的活動;利用森林區域的空間及地形等條件,提供滿足各類游客需求的運動機會,實現以運動方式促進人類健康的活動;通過森林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森林文化載體的適度建設,達到或提升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知,進而實現提升游客綜合文化素養的活動;利用生態、安全、營養的林產品及其初加工食品,滿足人類健康的飲食需求,最終實現改善膳食結構,促進人體健康的方法。”楊超告訴記者,其產品形態還可分為保健型養生、康復型養生、運動型養生、文化型養生和飲食型養生5種。“保健型養生是指人們沉浸在優美的森林景觀中而產生的自然、放松、愉悅的身心狀態,達到調節身心健康的目的。如森林景觀、森林音樂、森林美容美體、森林浴、森林溫泉等。康復型養生是充分利用森林環境對相關慢性疾病的療效,如森林中具有藥理效果的空氣負離子和植物精氣等開展森林養生活動,以達到防病、治病和療養的目的。如負離子保健、植物精氣養生、森林養老養生、心理咨詢、體檢等。運動型養生在森林環境中,利用各種運動來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促進健康,以達到養生目的,如散步、慢跑、登山、勞作等。文化型養生利用森林文化資源,通過森林文化體驗等活動提供養生服務,在森林環境中修身養性、開闊視野,提升生命質量。如禪修、太極、瑜伽、養生操、森林冥想等。飲食型養生要合理利用森林中的食材資源,根據森林食材特有的高品質保健和藥用價值,配制食物,以增進健康,獲得保健養生需求。如藥用食材、有機食品等。”
河北六里坪森林養生基地
基地建設須滿足五項質量指標
標準規定,森林養生基地建設的質量指標分為基地面積、區位及外部交通、森林資源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和設施與服務5項。
對此,楊超表示,基地建設要交通便捷,與礦山、交通主干道、機場、工業區等相距5公里以上,其集中連片區域應不小于200公頃。在森林資源質量指標上,基地內陸地森林覆蓋率要大于60%,基地及其毗鄰區域的森林總面積不小于400公頃。植被狀況良好,動植物種類豐富,物種的生境類型多樣,生態系統本土性強,無明顯的外來物種入侵問題。擁有相對原始的自然本底,自然與人文資源相對集中,品質較高。
生態環境質量指標細分為環境質量、生態環境、資源利用和分區利用。其中,環境質量從水質、負離子含量、空氣細菌含量等方面做了規定。比如,要求所有測點空氣負離子含量大于每立方厘米1000個,所有測點空氣細菌含量小于每立方米1000個,所有測點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小于每立方米75微克等。生態環境要求生態系統的原生狀態保持完整,特色鮮明,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較高。地形地貌完好,無開礦采石、挖沙取土等改變地形地貌的活動。無對生態環境影響的生產活動,無商品林采伐行為,無與基地管理無關的耕作行為。針對珍稀瀕危等物種制定專項保護計劃。不宜使用化肥與殺蟲劑。遇有大范圍病蟲災害時,應在生態專家指導下采取人工干預。應進行持續的生態監測,監測記錄完整、準確。分區利用中,明確劃分接待區、游憩區、養生區等功能區,合理配置各功能區的面積。服務與接待設施選址應設在生態環境低敏感區域,規模不宜過大。對接待游客人數過多、過頻和過密的區域,宜采取分時段、分區域控制游客規模,以及輪值開放與休游措施。
設施與服務質量指標從住宿、餐飲、導覽標識、污水處理、安全、醫療、管理等方面做了規定。其中,基地內醫療保健設施應齊全并配置相關的技術人員,與該地區相關的醫療保健機構保持密切合作,設置長期的醫療保健項目并開展地方特色的森林養生。所有工作人員經過必要的業務培訓,并取得相應的合格證書,能勝任相應崗位的工作,從業人員持有衛生部門統一頒發的健康證上崗,可為游客提供必要的養生指導和服務。設立統一的投訴受理機構,投訴渠道通暢、處理及時。配備充足的森林養生專業指導人員,森林養生指導服務體系完整。擁有專門的森林養生規劃與項目設計。建立森林養生客戶檔案,并制定保密協議等。
“森林養生基地的評定,需要在滿足標準規定的所有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對基地質量相關指標采取量化分級打分。根據得分將森林養生基地分為3個等級。”楊超最后表示。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