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查發現:學生在綠化率高的學校患精神疾病的比例更低 喬布斯也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整天盯著電子屏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生活狀態是宅:足不出戶待在家。其實,它正在悄悄地讓你患上一種病——自然缺失癥。 日前,第二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在杭舉行,全球自然教育者一起交流倡導“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著作《林間最后的小孩》的作者理查德·洛夫也來到現場。“自然缺失癥”正是他提出的。 家長很少帶孩子戶外活動 “中國只有5%的母親說,自己的孩子常在大自然中探索。而在美國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這樣的比例同樣不高。”洛夫說,青少年不喜歡戶外活動,甚至不喜歡去鄰居家串門,已經成為普遍現象,這也使得“自然缺失癥”慢慢產生。 所謂自然缺失癥,就是孩子與大自然被割裂開來,久而久之自然已成為一個抽象概念。產生這種癥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現在電子產品增多,占據了孩子大量時間,這讓孩子傳統的戶外玩耍方式發生了改變。“諷刺的是,連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當年都不喜歡自己的孩子整天盯著電子屏幕。”另一方面是父母教育的原因,很多父母很少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還有的家長,有時會因為孩子不聽話,拿自然界的一些災難現象來恐嚇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有自然恐懼心理。 孩子足不出戶,這有什么嗎?甚至有家長認為這是孩子乖的表現。其實,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已經在漸漸改變孩子。 “孩子小時候學習吸收能力很強,但如果很少動手,不參與實踐,漸漸地創新就會被抹殺,老是盯著電子屏幕只會養成被動接受的習慣。”洛夫舉了個例子,同樣是學劃船,你是天天在屋內研習技術學得快,還是實地操作后上手更容易?答案顯然是后者。 “當孩子不再接觸自然,很多問題會出現,比如壓力過大,憂郁和無法集中注意力。”洛夫說,在美國抑郁癥低齡化越來越明顯。 此外,孩子長大以后需要漸漸融入社會,這個過程中難免遇到困難,所以必須積累一些“社會資本”,當遇上一些麻煩時,這些“社會資本”能幫忙渡過難關。而如果總是宅在家里,限制了自己的社交圈擴散,也限制了社交能力的成長,從長遠來說這對孩子非常不利。 “宅”會影響孩子的創新和社交 和自然接觸 每周至少9小時 如何更好地進行自然教育?洛夫分享了觀點。 “要讓孩子接觸自然,必須讓孩子喜歡自然。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孩子自然界多么美妙。”洛夫說,親子戶外活動是讓孩子喜歡自然的一個有效途徑。條件允許的話,最好能保持每周至少9小時,帶孩子親密接觸自然。 洛夫舉例說,他會定期帶孩子去阿拉斯加捕魚,而這里也是灰熊出沒的地方。過程中,他會讓孩子辨別灰熊留下的氣味,這樣以后聞到類似的氣味,就知道灰熊在附近,然后避而遠之。這些知識在學校里學不到,這樣的經歷也讓孩子很興奮。 此外,洛夫還建議學校提高綠化率。學校是孩子學習生活最頻繁的場所,提高綠化率也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間隙更多接觸大自然。“在美國,我們曾經對綠化率高和綠化率低的學校做過對比調查,發現前者學生患精神疾病的比例,遠低于后者。” |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記者 王潔 編輯:陳東 |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