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81年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屬內陸濕地與水域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保護區處于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在大地構造上屬于松遼凹陷的西部沉降帶,自中生代以來大幅度下沉,在深厚的中生代和新生代沉積,地貌以沙化和鹽漬化的平原為特征。發源于大興安嶺東部的三條河流,到這里失去了河道,水流漫散排泄不暢,形成大面積的蘆葦沼澤。地勢由西向東微微傾斜,海拔在156-192米之間,壟狀沙丘與壟間洼地交錯相間排列,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表現為沙丘榆林—茫茫草原—蒲草葦蕩—湖泊水域的自然景色,地貌為沙丘覆蓋的沖擊平原,屬于科爾沁沙地(草原)的延伸部分。
區內林地面積2.9萬公頃,其中蒙古黃榆面積1.9萬公頃;湖泊水域1.25萬公頃;蘆葦沼澤2.36萬公頃;草原3.04萬公頃。形成四大生態景觀。即: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葦蕩、羊草草原。保護區南部有霍林河貫穿東西,中部有額穆泰河流進濕地,北部引洮兒河水注入水庫。三大水系在向海區域內形成大肚泡、付老文等22個大型泡沼。由于蒸發、滲透,在區內無明顯河床,只有在雨季時,形成季節性濕地或沼澤地。居中的大香海泡與二場泡于1971年建壩,并引入洮兒河灌溉工程系統,成為向海水庫。向海水庫無污染,酸堿度7.6,淺水湖域水草肥美,水溫高,正常蓄水湖面6650公頃,最大湖水面7100公頃。區內地下水資源也很豐富,水質較好。
區內共有植物595種,其中藥用植物220多種;脊椎動物300多種,其中鳥類293種,獸類37種,爬行類8種,兩棲類5種,魚類29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335種中,向海就有52種。其中一級10種:大鴇、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鶴、白頭鶴、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二級動物42種。有《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的鳥類173種,占協定種類的76.21%,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保護的鳥類49種。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235種。
由于原始狀態良好,加之保護成果顯著,向海濕地在國際、國內地位不斷攀升。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吉林電視臺拍攝的《家在向海》電視記錄片,在1991年第五屆意大利桑帝歐自然紀錄片國際電影節上獲三項大獲:評委會主席特別獎、國家榮譽資格獎、編導程捷獲女性特別獎;1992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攜帶《家在向海》專題片,出席了在巴西召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首腦會議,該片被評為世界十佳自然紀錄片。從此把向海推向了世界。1992年被國務院指定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同年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評定為“具有國際意義的A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被中國人與生物圈委員會批準納入“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2005年7月30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向海自然保護區》特種郵票一套四枚。2005年12月22日被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溫家寶總理對向海十分關注。早在1998年9月任副總理時,就對赴任吉林省省長的洪虎同志提出:要保護好東部的長白山和西部的向海,確保吉林生態環境良好。2008年3月9日,在參加全國人大十一屆一次會議吉林代表團分組審議時,溫總理強調:“吉林向海全國都很關注,我去過向海,那里有大片的濕地,是吉林的象征。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也具有競爭力,要保護好向海濕地,可以使吉林永續發展。”原荷蘭親王貝恩哈德到向海觀光稱向海為“人間仙境”。原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喬治·阿基博到向海考察時說:“我到過世界上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自然保護區,象向海這樣完好的自然景觀、原始的生態環境、多樣的濕地生物,全球已不多了,向海不僅是中國的一塊寶地,也是世界的一塊寶地。
從1987年開始,國家先后投資1200萬元,完成了向海保護區基礎設施一期工程和續建工程建設任務。目前正在實施基礎設施二期工程建設,投資970萬元。特別是從1999年末管理體制理順,上劃省林業廳管理后,投資渠道順暢,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辦公樓、宣教中心、三個保護站、鶴類救護繁育中心、鶴類越冬舍、招待所、庫房等4.8萬平方米;硬化巡護道路3.5公里,巡護路網暢通;修筑水滯留圍堰2100米;對國家重點公益林進行封圍,共設置工程圍欄140多萬延長米,封山育林9200公頃;建立生態蓄水庫一座;建防火瞭望塔兩座;購置防火指揮車一臺,辦公轎車一臺,運兵車一臺,公安巡護警車五臺,摩托車6臺,交通設備滿足需要;購置農用車一臺套;建小型氣象站一座;電腦、復印機、打印機、傳真機、攝像機、照相機、望遠鏡、投影儀、GPS衛星定位儀等現代化辦公、科研、宣教設備滿足需要。總投資達6000多萬元。
向海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保護丹頂鶴等珍稀水禽和蒙古黃榆等稀有植物群落。建區以來,向海保護局堅持以保護為中心,以科技為依托,做了大量工作,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向海保護局始終站在“宣傳就是保護”的高度來認識和狠抓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出版書籍、建立宣教中心、拍攝電視片、開展夏令營活動、愛鳥周活動等進行宣傳。通過宣傳教育,讓人們了解向海多樣的濕地生境和完美的生態景觀,激發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意識。目前社區群眾保護意識明顯增強,掏鳥巢、揀鳥蛋、非法狩獵、亂砍盜伐林木等現象基本杜絕,自覺保護鳥類成了當地時尚。發現傷病鳥主動通知或送交保護局。近幾年周邊群眾送到保護局進行救治的傷殘鳥類多達100余只,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48只。2002年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科協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向海保護局十分注意職工隊伍建設,健全完善內部各項規章制度,匯編成冊。制定出臺了《向海保護局管理制度》。用制度約束管理廣大職工,樹立了全員抓保護的思想,明確建設一流保護區目標,立足崗位,求真務實,做好工作。
2002年在我局成立了吉林省森林公安局向海森林公安分局,吉林省武警森林總隊又派一支森林中隊進駐向海,協助保護區開展自然資源保護工作,保護局林政執法人員全部持證上崗。劃分責任區,明確管護責任,落實獎罰措施,出現問題嚴格責任追究,有效增強了廣大職工的責任心和緊迫感。執法人員堅持常年在一線巡護,嚴厲打擊不法行為。公安分局成立以來,共查處亂砍盜伐、非法狩獵、圍墾濕地等案件328起,處理不法人員642人,刑拘8人,罰款24萬元,耙掉群眾圍墾濕地種植農作物1800公頃,清理區內群眾私搭亂建窩棚點146個,趨逐區內牛羊43000頭(只)。有力地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教育了廣大社區群眾。同時,我們堅持防火工作常抓不懈。向海保護區草高林密,火險等級高,是吉林省重點防區。我們始終把防火工作擺上日程,抓在手上,堅持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方針,認真抓好宣傳、隊伍、制度、工具、責任“五落實”,取得了建區以來無森林和草原火災的好成績。依法維護了區內的長治久安。
向海將來的一切都將是一個自然而然,在順其自然中萬物和諧,人的一切行為都將融入自然法則并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人們將法律法規化為一種習慣,保護的概念因為每個人的自覺而失去意義。向海美好的明天需要我們保護局的每一名職工及每一個向海人的努力去實現。讓我們期待!讓我們行動吧!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