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派盆景藝術展10月17日在南通博物苑開展。120余盆精品盆景參展,其中包括擁有470余年歷史的通派盆景開山之作《蛟龍串云》和剛剛在國際大賽中摘取金獎的最新佳作,吸引了大批喜愛盆景的南通市民。
通派盆景是與揚派、蘇派、川派、嶺南派齊名的中國盆景八大流派之一,它以南通市區為中心,包括如皋、通州 、如東、海門、啟東等縣(市),具有莊嚴雄偉的藝術風格。
本次展覽由2019中國森旅節執委會辦公室主辦,南通博物苑和市風景園林學會承辦,市風景園林學會盆景分會和江蘇通派盆景公司協辦。參展的樹樁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觀水觀果盆景、附石盆景、微型盆景均經展會專家組評審,代表了通派盆景的歷史傳承和創作成就。展覽歷時5天。
南通博物苑的創辦人張謇先生非常重視包括盆景在內的園林、園藝、綠化。根據規劃泰斗吳良鏞院士的研究,作為中國近代規劃與城市建設的先驅者,張謇先生在經營南通時采用“一城三鎮、城鄉相間”的格局,可與同時代英國人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相媲美。在農商總長任內,張謇先生制定頒行了近代第一個《森林法》并確定以清明節為植樹節。在家鄉,他將五山地區定位成“花園及風景區”,為教導南通師范學生辨識草木,他倡導在軍山植下教學用林軍山林;他創辦的農科培養了大批園林園藝人才,其中包括新中國盆景藝術的開拓者、中國盆景學會第一任與第二任理事長徐曉白教授;他在西南濠河首倡面向公眾的五公園;在東南濠河開啟中國文博事業先河時以“苑”為名,更是寄托著“園林化博物館”的美好構想。
傳統通派盆景及其代表造型“兩彎半”具有選材獨特、造型嚴謹、工藝精細的特點。傳統“兩彎半”由坐地彎、起手彎(第二彎)和半彎組成。近代以后通派盆景創作多向發展,涌現了斜干式、叢林式、懸崖式等佳作,清代的金保生、朱匯泉、楊瑞堂、楊甫之,現代的朱虹秋、朱寶祥、呂堅、花漢民,新一代的陳志祥、朱錦堂、袁華、曹旭等都為通派盆景的傳承與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由南通城建集團選送的《蛟龍串云》位于展會主席臺前排正中,這是一盆擁有470年歷史的與名山、名僧、名人、名家結緣的雀舌羅漢松。《蛟龍串云》原產于狼山半山處的三賢祠,歷經七代和尚精心培育;張謇先生修建林溪經舍時將其珍藏;解放后,它由人民公園(現南通博物苑園林部)展覽,名滿滬通的盆景名家朱虹秋先生及其弟子將它精心進行養護。如今,它依然蔥郁、舒展、飽滿,如串動于浮云之間的蛟龍,其旺盛的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
市文化宮選送了《源遠流長》《醒獅》等4件作品。創作者朱寶祥于1989年被建設部(現住建部)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是全國首批獲此殊榮的老一輩盆景藝術家之一。朱寶祥是公認的“兩彎半”高手,但是,《源遠流長》一反“兩彎半”造型,采用了“頓節”,以懸崖式的大飄片形成“飛流直下三千尺”的造型,彰顯了通派盆景臨崖歷險仍頂天立地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
中國盆景藝術大師、中盆協副會長王如生師從著名如皋籍盆景大師花漢民,后以“妙手造景、景中有境、境由心生”的藝術追求帶動了如皋盆景走向世界,并在如皋顧莊形成了著名的致富產業。此次王如生選送了《躍龍門》參展。
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理事、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志祥選送了3盆百年雀舌羅漢松。作品威嚴、端莊、大氣、震撼。在去年的江蘇省園博會和今年剛剛閉幕的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它們均獲金獎,被譽為新一代通派盆景藝術的代表。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