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為了迎合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和追求,近年來公園的開發與建設迅速發展。當然,森林公園的開發和建設也是一種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開發建設活動,同時在優先考慮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也要考慮生態環境效益的提高,通過科學合理地開發建設來解決我國當前面臨的“生存與發展”兩個重大問題。既然要開發必須先有路線的規劃和建設,然而森林公園道路的規劃與建設必將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
2森林公園的道路規劃
森林公園開發建設規劃階段,必須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評估。充分考慮開發建設活動是否會引起動、植物物種的毀滅性災害和局部不可恢復性損害,特別是對影響環境因素較大的道路規劃要做好走向的合理性和用地的控制性。對道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范圍內的野生動物分布及其棲息環境和植被覆蓋率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論,綜合建設項目的不利影響,對恢復生態環境及減少不利影響提出措施和建議。由于森林公園地貌多為山嶺重丘,若對森林公園道路的設計等級要求過高,則受公路等級設計規范的限制,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大范圍高填深挖現象。森林公園建設項目總體設計時,應結合道路工程建設條件、交通需要、地區經濟發展等研究對環境的影響,對該地區的相關環境敏感點進行深入調查,充分研究工程與環境的相互影響,論證不同公路路線方案給沿線環境帶來的不同影響,以達到維護生態平衡、盡量降低環境污染的目的。因此,森林公園道路選線應結合地形、地物,針對路線所處區域的不同環境特征,考慮不同的環境保護對象進行相應的設計。
3道路建設與生態的聯系
森林公園道路建設對環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而自然生態系統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動植物的存在環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與氣候、生物鏈、其他環境有關。森林公園道路從建設之日起,就會因為施工機械使用、大量的開挖取土破壞土體的原有自然結構,使當地水循環被干擾,相應的生物鏈隨之改變,也就是改變了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影響其生長活動規律,對生態系統的漫延造成障礙,特別是某些珍惜動植物可能會由此而絕跡。
3.1對原有生態環境的影響
道路施工期的邊坡開挖致使土地面積裸露,增加水土的沖刷量,造成河流濁度增加及排水系統的沉積。同時由于道路修建截斷了丘陵和山地地區的淺水層,影響了地表和地下水。對原有水分循環路徑的阻隔,可能造成下游地區來水減少,引起下游生態環境的改變,從而對天然水循環時空變化產生影響。工程項目的用水量增加也會對水資源缺乏地區水資源供需平衡產生一定影響。同時,路線經過的河道可能形成上游沖刷、下游淤積或積水、漫淹、損害農田。3.2對生態景觀的損壞道路建設中深挖路塹、高填路堤和處理工程和水文地質不良路段,可能會引起塌方、滑坡和沉降等地質病害造成對環境的影響和景觀的損壞。沿線的橋梁、排水構造物、防護工程和安全設施等會對區域內的自然景觀和現有的人文景觀產生視覺污染。
3.3對土流失的影響
道路施工中高填、深挖處的坡面及取棄土(渣)場地,擾動后容易引起塌方、泥石流等地質病害;爆破作業可誘發地質災害;線路經過的強風化砂巖地段等都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3.4對環境的污染
森林公園道路建設期存在施工車輛的尾氣、攪拌站(場)的煙塵和施工揚塵對環境的污染;臨時工棚生活污水、路面徑流、施工廢水和廢渣等對水環境的污染;施工中的廢棄物對景觀環境的污染。環境污染又使野生動物的棲息發生變化,可能導致一種動物的數量減少,從而涉及到整個生物群落的影響。
4處理措施
為了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污染、減少水土流失,森林公園道路的綠化就必須因地制宜,并盡可能吸收生態科學的先進技術成果進行綜合治理。
(1)由于森林公園道路建設中造成的路塹邊坡嚴重影響自然景觀和生態平衡,采用以往公路建設中的邊坡綠化措施(如鑿坑、開鑿石階或V形槽、三維網植草、噴混植生、機器噴播等),綠化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了實現一個更良好的固土護坡和穩定的生態景觀效果,我們用了類蘆綠化裸露邊坡。因為類蘆這一野生草種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具有極強的保土護坡和綠化美化邊坡的功能,特別適用于巖壁、石坡的綠化。在森林公園道路邊坡綠化中應用該技術,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和恢復植被景觀,而且對沿線生態系統的恢復具有持久而積極的意義。
(2)在高開挖邊坡及深填方坡面上所設的排水溝和急流槽與坡面上的綠化形成了極大的反差,顯著地影響到環境的自然景觀。這對于生態景觀要求愈來愈高的今天來說,是確實存在的一個問題。生物排水溝技術的應用不但消除了由于漿砌石排水溝對邊坡景觀造成的負面影響,而且這種排水溝既具有排水功能,又與坡面綠化環境連為一體,而看不到排水溝。具體做法是,采用預留有種植孔的預制水泥磚為材料,在坡面上砌成排水溝,然后,在這種特制水泥磚的種植孔內注滿含有草籽的營養土,其草籽長滿綠草后即可覆蓋排水溝而看不到排水溝。這種生物排水溝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具有普遍推廣的價值。
(3)在泥沼軟土地帶路基兩側的下邊坡宜植親水性、根系發達的樹木,適當密植,增加路基抵抗沖刷和侵蝕的能力。從而減輕因道路的建設對下方臨近生態環境的損害。
(4)易坍方滑坡地區在坡面上及上方種植根系發達、耐旱的灌木、闊時樹木和草皮,利用植物根系固定坡面土層,滯緩坡面徑流速度,防止沖刷,減少下滲。以保護開挖邊坡上方原有生態系統的穩定。
(5)應充分調查沿線的工程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植被種類及覆蓋率、水土流失現狀等,綜合采用生物防護和工程防護措施。
(6)攪拌場地應遠離生態敏感區,旱季路基施工時,對施工機械過往的土路面應及時灑水以減少揚塵。禁止施工過程中沿線路向非填方路段的下邊坡棄土石方。
(7)對爆破作業應采用能保證路基與邊坡穩定并盡可能減少對環境擾動的施工方法。
通過上述各種治理措施后,可以說會從很大程度上對維持原有生態環境的穩定起到了積極而有效的作用。但是生態系統是一個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所構成的一個復雜系統,對于一個系統的動態關系和功能,單靠直接的觀察是無法了解的。為了認識生態系統的全部過程,需通過定性與定量的方法相結合。因此,對于所采取的措施能否有效地恢復原有生態,還需要引入環境影響的評價機制。
5對生態環境影響的評價機制
5.1評價內容及方法
(1)首先是從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方面考慮。取路線中心線兩側各200m范圍內,對政府批準的自然保護區、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植物,以及道路直接影響的其它自然植被、動物棲息地等進行現狀評價,然后采用生態機理分析法或類比法,分析生存環境的變化對動植物個體和群落的影響。根據預測及影響程度進行綜合分析,評價影響范圍、深度、形式和持續時間等。
根據評價結論,綜合建設項目的不利影響,對恢復生態環境及減少不利影響提出措施和建議。
(2)其次對水土流失情況進行評價。主要針對道路兩側路界內以及取、棄土場地等,首先調查沿線水土流失現狀,土壤侵蝕類別、地形、地貌、地質、植被覆蓋率、降雨情況及土壤侵蝕模數等。綜合評價線路經過地區的各級政府批準的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和一般地區的水土流失現狀與治理情況,然后進行預測評價。
先算出水土流失侵蝕量,利用公式:水土流失侵蝕量=水土流失侵蝕模數×水土流失面積(水土流失侵蝕模數,宜采用路線經過地區主管部門提供的當地資料,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可采用公式E=R·K·LS·P計算,式中E———水土流失侵蝕模數,R———降雨因子,K———土壤可蝕性因子,LS———地形因子,P———植被因子)。然后采用路線經過地區多年平均水土流失量為參考量進行比較。根據預測結果,結合道路在施工期對地表植被的破壞程度,提出相應的治理措施或對策建議。
6結束語
在人類面臨與日俱增的環境問題面前,對于森林公園道路建設我們不僅要視其為是一項公路工程,更應該視其為是一項生態工程。生態工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證生態系統的持續性。而森林公園道路建設不可避免地對這一持續性造成了影響,如何盡快治理、盡早恢復原有自然生態系統,是在施工建設期間就應該充分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建議除了要大力推廣先進的生態科學技術成果和技術外,還應從生態環境評價方面給予重視。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