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都市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終日身心透支巨大,疲憊之感日重。這種情況長此以往,將對身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為了得到徹底放松,時下出現的養生旅游成為當代都市人的呼喚。特別是交通網絡的日益發達,讓人們的出行能力不斷增強,出行旅游不再是“難得出門,多走多照”的走馬觀花游,而是轉向“常來常往,身隨心動”的身心體驗游。
在眾多的養生旅游方式中,森林養生旅游因具有諸多優勢而頗受青睞。地形條件便于開展多樣化養生活動。森林通常位于連綿起伏的山地丘陵,其地形變化多樣,可以針對各種養生活動的強度、形式等不同要求,形成多樣化的活動空間,令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內的細分客群各得其所;物產豐富便于開發特色化養生服務。森林往往是生物多樣性的地區,這里會集聚大量具有地域特色、可以食用或藥用的動植物品種。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可以依托這些動植物品種的相關物產,開發特色食療、藥療、理療服務。森林地區的生態品質好,生態容量大,在起伏地形的配合下,可以營造出令身心愉悅的微氣候條件。很多養生旅游項目選址森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在此可以充分利用高差、日照方向和林木布局,實現其他地形地貌條件下難以獲得的舒適感受。
那么,什么樣的地區適合開展森林養生旅游活動?
首先,要有地形起伏、容量充足的林地活動空間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必須具備起伏有致的地形,既不能是令人難以消受的高海拔、大坡度地區,也不適于過于平坦、缺乏活動吸引力的平原地帶。同時,森林的規模也應足夠巨大,以保證充足的戶外活動容量,引入更多客群,實現集聚效應。
其次,要有植被茂密且物種豐富的森林生態系統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必須擁有高森林覆蓋率,林木盡可能茂密,以保障充足的固碳容量,釋放盡可能多的負氧離子。在此基礎上,森林生態系統所包含的動植物種類還應較為豐富,能為養生服務和活動開發提供素材。
第三,要有愉悅身心且適游期較長的林間微氣候
森林旅游地區必須擁有濕度適宜、溫度適宜、體感良好的微氣候條件,令人們置身其中,倍感愉悅。在此基礎上,宜人微氣候的延續時間還應盡可能的長,通常是兼顧春夏秋三季。
第四,要有可與養生服務相結合的特色物產和資源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最好擁有特色突出且可開發成為養生服務產品的特色動植物產和溫泉、礦物質等資源,這是樹立旅游品牌、提升產業附加值的關鍵。實證表明,依托這些物產和資源開展餐飲、理療、購物等活動,才是森林養生旅游地區的主要收入來源。
最后,要有配套完善的養生社區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面對的是有著身心恢復、休養乃至診療訴求的專項客群,他們對當地公共服務設施的需求通常高于普通客群。特別是對醫療、文化、娛樂、運動等社區服務設施門類,要求完善、具體,能在養生社區內統籌滿足。
目前,我國大部分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在森林療法引進應用上差距明顯。盡管森林浴、負氧離子濃度等相關名詞已屢見不鮮,但在針對細分客群的專項森林療法設計,對森林植物群落進行配置以優化森林療法效果等方面,專業化程度明顯不足,這也直接影響著消費市場對森林養生旅游的價值認知和價格認可,難以形成真正的優質優價服務產品。
如何讓更多的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在規劃設計中既能保障服務品質,又能塑造品牌特色?筆者以為應遵循以下五點。
1/以保護和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為首要原則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的規劃設計,必須明確保護和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的絕對優先地位。首先,應以生態容量作為主要參考值,科學測算林區的游客容量,以確保森林的可持續性,不能因游客進入而遭受不可逆的生態破壞。其次,要通過林相改造、物種配置、生態群落營造等合理適度的生態介入手段,優化森林生態系統的質量、容量和生物多樣化程度,令其更加適合開展養生旅游活動和具有更強的旅游吸引力。
2/打造完善綠道系統以引導森林養生活動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應構建四通八達的林間綠道系統。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引導游客開展各種各樣的森林養生活動。首先,游客在綠道中漫步,就是在進行富氧呼吸的森林浴體驗,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其次,綠道沿線設置一系列主題活動節點,如林間瑜伽平臺、林下水療平臺、香氛療法花徑等,供游客自主選擇體驗,有效延長其停留時間。再次,綠道沿線應配置齊全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應急呼叫、慢行換乘、小坐休憩、凈水補給等功能,保障游客的整體體驗品質。
3/挖掘特色資源以形成品牌化差異賣點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需要在本地特色物產和資源中優中選優,打造形成具有差異化吸引力的品牌養生產品,以在同質化競爭激烈的森林旅游市場中成功破局。以韓國最受推崇的森林養生旅游地區江原道和京畿道為例,其特別強調對森林物產的養生旅游開發,將各種藥用食材全面融入戶外健身、旅游餐飲、專業理療和紀念購物等環節,通過林下采藥、藥膳食療、藥草湯浴、保健商品等門類深度挖掘游客消費市場,取得良好效果。
4/以專業化森林療法保障游客的消費價值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如想切實提高旅游經濟績效,在資源可持續性與價值變現之間尋求理想平衡,就必須堅持專業化發展原則。以日本的森林療法設計標準為例,要求在森林療法步道的入口處需標示療法線路的必要信息,如線路的坡度、距離、運動量以及生物多樣性信息等。這些線路的平均坡度通常在5°以下,步道平均寬度1.5米-2米。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一系列指導性指標,包括林木平均直徑為50厘米的林分,最適合密度為每公頃150株-200株;林木平均直徑為30厘米的林分,最適合密度為每公頃400株-500株等。即便如此,日本的森林療法基地認證標準體系尚在不斷完善中,其目前具有兩個1級指標(自然社會指標和接待能力指標)、8個2級指標和28個3級指標。只有如此專業化的森林療法標準體系,才能保障相關服務的客戶價值。
5/以生活化公共設施和物業配置吸引重游
森林養生旅游地區需形成一個或若干個服務大本營,可依托現有城鎮村落,也可新增建設度假社區等,這些社區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務必體現生活化特征,給人以賓至如歸之感。同時,在物業類型配置方面,不能簡單堆積常規度假酒店、別墅與公寓,而要引入更專業的養生度假物業產品,如在度假村客房和度假居所內配置專門的理療房間和設備,并提供養生管家服務等。由此,有效強化客戶對本地的歸屬感,將其視為暫別喧囂、恢復身心的寄托,從而促進其自覺自愿地不斷重游乃至投資置業。
在休養身心成為主流旅游訴求,且銀發經濟大潮曙光初現的宏觀形勢下,森林養生旅游的前景十分看好。然而需要強調的是,要使其在我國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將有賴于專業化標準體系的建立,涉及森林養生活動的場地選擇、設施體系建設、從業人員培訓與資格認證等各個方面。為此,應以專項規劃為抓手,通過統籌系統的策略安排和設計方案,在保障森林可持續性的前提下,充分釋放森林養生旅游應有的社會經濟價值,令其既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新興高價值門類,又作為提升國民健康福祉的重要途徑。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