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2020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第一階段)生態文明論壇在云南昆明開幕。 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攝
碳達峰碳中和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哪些關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流是什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哪些成功路徑?
隨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高級別會議閉幕,14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生態文明論壇開幕。
論壇以“同舟共濟,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嘉賓、全體代表,聚焦全球生態環境面臨的嚴峻挑戰,共享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的寶貴經驗。
應對氣候變化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再聚焦
生物多樣性使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習近平主席在COP15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講話中指出,當人類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是慷慨的;當人類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也是無情的。我們要深懷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在論壇上,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干事長布魯諾·奧貝利表示,無論在中國、他所出生的斯里蘭卡,還是目前工作的北美,人們都充分理解生物多樣性喪失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洪水、森林火災……“所以我現在的工作是保護自然,這樣我們將有機會擁有宜居的氣候。”
“生物多樣性是當前世界面臨的最核心的問題。它對氣候變化以及緩解和適應人類健康、糧食和水安全,消除貧困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恢復和利用至關重要。”《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伊麗莎白·穆雷瑪認為,未來全球綠色復蘇計劃和新的緩解氣候變化的承諾,會為加速轉型變革創造機會。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說,面對資源環境挑戰,中國政府提出了生態文明理念,就要改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把經濟活動、人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生態文明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流行動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關乎人類未來,也亟須更有效的技術措施。
科技部副部長張雨東認為,我國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技術研發,支撐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升、生態安全屏障構筑和生態文明建設;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創新,通過系統部署一批重點科技專項,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技研發成效顯著。在物種保護方面,大熊貓等瀕危動物的瀕危機制和保護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突破了極小種群野生生物人工擴繁限制瓶頸,促進了珍稀瀕危動植物的種群復壯。針對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重大生態問題,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可考核的生態保護和修復技術方案,提升了生態系統多樣性質量和穩定性。
亞太地區擁有全球36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的17個,同時也是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
“如果生物多樣性得到恢復和妥善管理,它將以成本效益和影響力的方式,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說。他還宣布,14日當天,亞行將啟動“區域遷飛區倡議”。此倡議覆蓋從北極圈到新西蘭之間的22個國家,將保護和擴大亞洲鳥類遷飛路徑沿線30個關鍵濕地,并有望提高當地社區和城市的氣候適應能力。同時,通過《健康海洋和可持續藍色經濟行動計劃》,亞行提供50億美元投資的承諾已取得重大進展。
要實現《生物多樣性公約》雄心勃勃的目標和美好愿景,需要世界各國、各地監管機構乃至每個人迅速采取堅決果斷行動,并做出持續努力。
海關總署副署長張際文倡議,世界各國海關檢驗檢疫部門應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加強檢驗檢疫全鏈條管控,以更嚴密的網絡防范動植物疫情、疫病跨境傳播;以更加嚴格的措施控制外來物種入侵,保護本土物種多樣性和生態安全;以更加嚴格的手段打擊危害生物多樣性的走私違法活動,各國間加強政策溝通、措施協調,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科技日報昆明10月14日電)
(責編:申佳平、陳鍵)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