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禾本科蘆葦屬,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
蘆竹,禾本科蘆竹屬,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比蘆葦高一倍左右。
蘆葦和蘆竹乍一看極為相似,要區分起來卻也不難。
首先看植株。
蘆葦植株較小,蘆竹植株相對較高。
其次看穗。
蘆葦的穗小而蓬松,相當柔軟。
蘆竹的穗稍長,硬質,更為剛毅。
下圖是攝于2019年10月1日的荻的穗。
此外,蘆葦和蘆竹的莖也有不同。蘆竹的莖上有節,節上還能繼續發芽抽葉,蘆葦則沒有這樣的節。
蘆葦的莖和水稻一樣,也是一節一節的,同樣有葉鞘保護,中間也是空的,這是水稻和蘆葦空心的智慧。
除了葉鞘和莖有通氣組織,蘆葦的葉、根狀莖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氣組織。由于蘆葦扎根很深,往往能在泥土深處蔓延,在從根上長出細長的不定根。
蘆葦是濕地環境中生長的主要植物之一。蘆葦可入藥、可造紙、可作工藝品,大面積的蘆葦濕地還能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為鳥類提供棲息地。
蘆葦和蘆竹都是草本植物,到了秋冬便會變黃枯萎,來年再重新發芽,繼續生長。
下圖是攝于冬季(2月)的蘆葦。
下圖是攝于冬季(2月)的蘆竹。
在沙家浜,蘆葦和蘆竹庇護的鳥類也有不同。
下圖是攝于冬季(1月)的蘆葦叢,棕頭鴉雀在其間活動。
下圖是攝于冬季(3月)的蘆竹叢,夜鷺在其間活動。
下圖是攝于春季(4月)的蘆竹叢,相比3月,蘆竹已經返青,在蘆竹叢筑巢的小白鷺已經孵化。
作為多年生植物,蘆葦和蘆竹在來年會返青,但是隨著年份的增加,也會發生退化,具體表現為蘆葦一年比一年矮小,蘆竹的莖逐年干枯,不再長新葉,外形有點像干枯的竹子。
下圖是攝于初秋(8月)的蘆竹叢。
蘆葦和蘆竹還有一個很重要區別在于,蘆葦的葉子可以包粽子,蘆竹的葉子則不行。
下圖是攝于夏季(7月)的蘆葦葉,以及蘆葦葉包成的粽子。
蘆竹·沙家浜優勢種
蘆竹是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絕對的優勢種,俗稱旱地蘆葦。作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蘆竹壽命可達10年至15年,根莖繁殖,生長時不會帶走土壤肥力。
早春的時候,蘆竹冒出嫩綠的莖稈和葉片,到了秋日能長到2-3米高,桿子有成人大拇指那么粗。到了冬天把蘆竹砍掉留下根莖,來年還能繼續生長。
下圖是新生的蘆竹。
下圖是生長多年的蘆竹。
在沙家浜,蘆竹大多成片,浩浩蕩蕩。
以前,很多村子都會有那么一片蘆竹,當地居民把它們砍下來,做籬笆,做柴火,做蘆花枕。
蘆竹砍下來之后放在水里,還能繼續生長。人們把它們捆扎起來,用來隔離各家種在水中的菱角,或者阻擋水中植物的蔓延。
下圖是攝于初秋(8月)的蘆竹,它們被就地取材,用來打撈水草。
蘆竹被砍下來之后繼續生長。
下圖是講師在向學員展示蘆竹被砍下來之后在水中的根系。
下圖是多年生蘆竹的地下根莖:雪白、粗壯、中空、橫生枝節。
下圖是蘆竹多年生地下莖的橫切面,可以看到中間是空的。
受此啟發,我們把砍下來的蘆竹捆成橫平豎直的格子放到水面,它們在水里長出根須,吸收水里的氮、磷等有害物質,凈化水質。
由于水下根系發達,大量的微生物、魚和蝦在浮島下面聚集,有時還會有水生植物寄生其中,鷺鳥和雁鴨類站在上面,既能休憩整理羽毛,又能輕松地覓食,成為了具有沙家浜特色的鳥類浮島生境。
下圖是攝于冬季(12月)的捆扎蘆竹浮島,上面棲息的是斑嘴鴨。
下圖是攝于冬季(11月)的捆扎蘆竹浮島,上面覓食的黑水雞。
捆扎蘆竹浮島就地取材,成本低廉,不污染環境,又保持有當地農耕文化特色,對于鳥類保育也有著重要意義,得到了鳥類專家的認可,目前已在蘇州地區的濕地公園中推行。
公園將捆扎蘆竹浮島這一濕地保育行為和環境教育課程相結合,經過不斷改進,形成了“為鳥做個家”課程單元。
花葉蘆竹則是蘆竹的變種,有觀賞價值。據小編觀察,花葉蘆竹栽種多年后很多會出現花葉退化現象,公園內就有不少花葉蘆竹在幾年間又變回了蘆竹。
下圖是攝于2013年春季(5月)的花葉蘆竹。
下圖是攝于2019年8月的同株花葉蘆竹,在栽種近十年后出現退化現象。
我也說兩句 |
E-File帳號:用戶名: 密碼: [注冊] |
評論:(內容不能超過500字。) |
*評論內容將在30分鐘以后顯示!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